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江苏扬州:公安“伴航”,撑起未成年人“安全伞”

2024-09-03 11:10:41
来源:扬州发布

  “一座专门属于安全防范的研学基地诞生啦!”日前,宝应县公安局“伴航工程·祝你平安”研学基地正式启动。该基地是扬州市公安局实施“伴航工程”的一个重要阵地,涵盖24个研学点,设置“5+2+X”条研学路线。

  近年来,扬州公安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积极部署实施“伴航工程”,用心用情做好未成年人的“引路人”“守护人”。目前,扬州全市已建成112家派出所关爱工作站,33处法治安全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学校周边平均拥堵指数从2.21降至1.96,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和违法犯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16%。

  一张“保护网”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夜晚,在高邮市临泽镇周边村庄,常常能看到高邮市公安局临泽派出所所长吕浩挨家挨户走访的忙碌身影。

  “村民大多白天在田间劳作或外出打工,我们要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巡逻走访。”吕浩一家不漏地记录留守儿童的入学情况和家庭情况,并列入长期走访关爱名单,“通过因人制宜的帮扶,能有效减少涉案未成年人失管失学。”

  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逐步“嵌入”民警日常工作已成为常态。用“铁脚板”+“大数据”排查出生活困难、身体残疾、监护缺失、流浪留守等儿童,逐一通报属地党委政府,督促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实现指令迅速响应、处置全程跟踪、措施衔接互补。

  为织密未成年人立体防护网,扬州公安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部署推进“扬剑”“清源”“爱苗”“护蕾”四大行动。同时,不断加大关爱力度,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港湾。2023年以来,全市已建成112家派出所关爱工作站。

  一个“警示器” 科技赋能打造保护新格局

  “这么快就找到了孩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久前,一对年轻夫妻焦急万分地来到邗江公安分局西湖派出所报案,称女儿与家人走失。派出所民警依托伴航工程大数据赋能平台,争分夺秒地进行地毯式搜寻。不到两小时,孩子找到了。

  大数据赋能平台是未成年人的“电子保护伞”,更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电子警示器”。

  “平台以搭建动态监测预警模型为抓手,依托智能感知网络,综合运用大数据与警情案件相互碰撞,线索一目了然。同时,平台与社会面巡防力量联动,让线上线下实现无缝衔接,对未成年人犯罪形成了有力震慑。”扬州市公安局内保支队支队长王玉林介绍。

  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风险防控在萌芽,保护开展在前头,扬州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赋能平台,紧紧围绕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惩治与挽救、案件办理与社会治理相统一,持续深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涉及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嫌疑人往往是家庭关爱缺位、法律意识淡薄的未成年人,引导教育、护航成长也是公安机关的责任,让他们迷途知返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王玉林说。今年以来,扬州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和违法犯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16%。

  一套“组合拳” “警”心守护校园安全

  “你们认为,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8月17日,在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文峰派出所青少年公民警察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课正在有序进行,来自该市的40名小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教官的讲解。

  “青少年公民警校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430余期,服务青少年累计超过1.8万人次。”文峰派出所所长吴君博介绍说。除广陵“青少年公民警校”外,宝应“润苗驿站”校园警务室、邗江“青苗护育基地”、仪征安全教育体验馆等33处法治安全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教育。

  扬州公安还充分发挥学校普法主渠道作用,优化普法案例和专业宣讲力量,该市473名法治副校长,15支公安“法治宣讲团”“护苗行动队”致力于为师生撑起“安全伞”。

  扬州公安把校园作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的核心阵地,始终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理念,用心用情全面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提档升级。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整合交、巡、所多方力量,开展叠加式巡逻守护,“一校一策”明确护学方案, “警校家”护学岗已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学校周边平均拥堵指数从以往的2.21降至1.96。在该市9所重点中职院校设立校园警务室,实现全市重点中职院校校园警务室全覆盖,通过“一校一警”安排专职民警入驻,推动校园安全稳定质态持续提升。

  通讯员 朱正茂 傅蓉 记者 葛学涛 赵雅琼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