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加快建设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11日电(记者 唐娟)“2021年,常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2021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9位(地级市第4位)、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第16位。”10月11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常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聚焦科技创新主题,介绍了常州十年来科技创新主要成效,以及加快建设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举措。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常州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破浪前行。十年来,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15家,上市企业85家;中以、中德等5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常州还重磅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30条”和“创新政策20条”,设立400亿元政府科创资金,争取五年内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形成2000亿元创新投入,营造最优创新创业环境。

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白冰天表示,未来常州仍然将坚持科技创新,加速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创新中轴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主要指标争一流、创新要素翻一番、创新生态全构建、创新策源新高地“四大目标”。
为此,常州先后出台了“龙城英才计划”创业资助、企业紧缺人才资助、高校高层次人才资助等多项政策,涵盖人才就业、创业、生活居住等各方面。在全省首创“全链式保障”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模式,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技能等级认定改革,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数据统计,2012年至2021年,常州共引进各类人才76.1351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270人,连续第八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工作体系,拥有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109家,建成江苏唯一一家市级博士后协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最近十年,常州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跃上新台阶。截至2022年8月底,常州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85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76件。今年8月,常州被确认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