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链集群发展 江苏常州硬核产业集群领跑新赛道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11日电(记者 唐娟)“常州拥有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有33个,207个中类中有189个,666个小类中有598个。十年来,常州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跨上新台阶,连续三年入选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10月10日,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首场“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的常州产业发展数据亮眼。

发布会上,常州市发改委、常州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聚焦产业发展主题,介绍了常州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及常州制造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就财政精准发力、赋能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重大项目招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由2013年的296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180.1亿元。今年上半年,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完成产值3456.1亿元,同比增长17.58%。

常州晶硅光伏、动力电池、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其中,今年1月至8月常州整车产销量突破18.5万辆;在动力电池产业领域,常州动力电池产业产值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居全国首位。
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常州已形成了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充电桩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千亿级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十年来,常州立足制造业这个实体经济主战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为核心的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常州智造”产业名片。
截至2021年底,常州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52.6%。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围绕新能源产业的“发储送用”,常州正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动力电池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有中变优”,已拥有动力电池及配套生产企业100余家,形成电池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等)、电池单体、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完整度达94%,居全国首位。
围绕做大做强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常州市财政精准发力,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扩充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其投资支持。“十四五”期间,常州计划安排500亿元以上政策性资金,拟撬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