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鼓楼区环城街道多维发力解锁夜经济活力新支点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4日电(赵茂繁)每天傍晚起,徐州鼓楼区环城街道的祥和夜市就热闹起来。特色灯箱闪亮,柏油路面整洁,商户在统一雨棚下备餐,市民游客穿梭其间。这里曾是流动摊贩占道、环境脏乱的“老大难”,如今已成为徐州文旅的又一潜在新名片。

祥和夜市的“成长烦恼”由来已久:十几年间,30余户流动摊贩以三轮车为摊占道经营,“飞线充电”、路面破损等问题频发,交通隐患突出;夜市后方2000余平方米空地长期闲置,形成“经营缺地”与“空间浪费”的矛盾。“推着车跑了十几年,遇上下雨就得歇业,收入没个准头。”摊主岳聪的经历,是过往流动摊贩的缩影。不少市民对夜市的印象,也多是“环境差”“躲着走”。

今年6月,环城街道以“疏堵结合、盘活资源”破题,启动祥和夜市提档升级工程,优先改造后方闲置空地:铺设2000余平方米柏油路面,划分小吃、零售功能区,配套规范电路,让“废弃角落”变身有序经营区。街道克服资金压力,分期向北延伸改造,目前已延伸约200米,沿线商户增至120余家,入驻摊贩月营业额较改造前整体提升30%以上。
环城街道同步推进“硬件+软件”双提升:硬件上,整治“飞线充电”,重新规划电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用电成本;增设200余米亮化灯带,修剪危树、粉刷墙体,搭配休闲座椅与花箱,让夜市“靓起来”。软件上,推行“持证经营”,协助商户办证照,要求配齐消防器材、签订卫生责任书;免费定制统一尺寸、带地域特色的灯箱与雨棚,既美化视觉又减轻商户负担。

硬件升级后,环城街道接续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激活夜市活力,前期已联动周边酒店打造粉色“徐州”主题打卡墙、增设特色门头吸引年轻群体。此外,举办“伏暑健康夜市”“纳凉晚会”等活动,引入百货、文创摊位,积累稳定客流。近期针对商户“拓销路”需求,街道主动对接外卖平台,计划开展线上销售培训,打通线上渠道。未来,夜市有望深度融入徐州文旅消费链,既服务本地市民,也让游客感受市井文化魅力,推动从“规范经营”向“文旅增收”进阶。
从闲置空地到夜经济支点,再到文旅消费节点,祥和夜市的蜕变是环城街道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环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运营模式,守住“规范有序”底线,激发“活力长效”潜力,让小夜市成为服务民生、激活经济、助力文旅的大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