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这个平台帮科研人员摆脱“柴米油盐”之忧
全周期支持!你只管“拎包”入驻搞创新
江北新区这个平台帮科研人员摆脱“柴米油盐”之忧
去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 5月8日,长三角媒体聚焦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探访了这个成立仅半年多的分中心。在这里,高校科研人员可以免去设备、经费、上下游资源等“柴米油盐”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成果转化工作当中。
“生物医药研发用到的科研仪器动辄几百万元一台,而且采购周期要近一年,不管是时间上还是金钱上都是我们初创团队不能承受的。”去年下半年,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博士后王亚峰和团队开始考虑将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并创办企业。在与分中心对接后,王亚峰带着成果于去年9月底入驻分中心,注册了英诺思(南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高校到落地在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不过一两个月,我们就组建好了10人团队”,王亚峰说,这里的设备配置十分齐全,大大减轻了初创企业负担,短短几个月内,开发出多款免疫分析试剂产品。
除了硬件支持,分中心还以全周期的资金支持为探索期的生物医药团队雪中送炭。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副主任吴昊介绍,分中心84亿元规模的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体系,包括财政资金、天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银行信贷等。分中心还打造了一支140余人专兼职技术经理人队伍,目前已接洽全国高校68家,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与各地高校合作建设15个校地共建创新体系。
一方面,分中心专门聚焦高校科研成果不好转、不能转、不敢转等诸多痛点和难点,明确以服务高校早期科研项目建设为主要任务,创建了一系列支撑和助推机制,如实验设备、场地服务,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的服务,概念验证、技术服务解决方案,金融产品支持等。
另一方面,分中心所立足的南京生物医药谷园区具备“学研产用”四位一体、全链贯通的生物医药生态圈,也吸引了众多项目落地,以期为项目转化寻找依托保障。
通讯员 钱钰玲 陶禹歌 记者 刘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