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江苏昆山:用心用情答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题”

2024-06-07 15:39:52
来源:中新网江苏

  中新网江苏新闻6月7日电(邓琴)又是一年毕业季,江苏昆山聚焦“引育留”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激活招才引智“强磁场”,多维激荡人才活力,让“千里马”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竞相奔腾。

昆山依托全市三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从“唤雁还乡”“迎雁来栖”“助雁成长”“爱雁护航”四个方面,全方位服务应届高校毕业生、已在昆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海外工作的昆山籍毕业生。图为组织青年学子“走昆山”“阅变化”“悦生活”。
昆山依托全市三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从“唤雁还乡”“迎雁来栖”“助雁成长”“爱雁护航”四个方面,全方位服务应届高校毕业生、已在昆山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海外工作的昆山籍毕业生。图为组织青年学子“走昆山”“阅变化”“悦生活”。昆山市人社局供图

  近年来,昆山积极探索“政企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深度融合,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开展“清华昆山周”“昆山校园日”,举办“百名硕博昆山行”“悦昆山·汇人才·促就业”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昆山研习班等活动,搭建人才供需对接桥梁,让人才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双向融合”,为产业链现代化注入人才动能。

  为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昆山就业,2023年昆山发布《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来昆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推出吸纳就业、稳岗拓岗、见习实习等八方面举措,其中,对重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来昆山企事业单位求职面试的,给予一次性最低500元/人的交通补贴。此外,昆山还为来此求职、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最长14天的免费住宿。

  截至目前,昆山集聚了2万多家工业企业、3000多家高企、近900家专精特新企业,人才资源总量达53.5万人,技能人才超35万人,形成了领军人才示范牵引、技能人才竞相涌现、产业工人支撑有力的人力资源发展格局。每年近3万名大学生来昆山工作生活,为这座城市持续注智赋能。

  在大西门商圈“家门口”就业特色站举行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就业创业服务咨询专场活动,邀请专业职业指导师进行求职简历诊断,提供求职登记、就业咨询、创业政策辅导、创业能力提升相关指导,同时还开展昆山市事业单位紧缺人才招录咨询,教育、卫生等部门招录咨询,毕业生落户、档案转递等公共服务政策流程解答。

  大西门商圈“家门口”就业特色站是昆山全市20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一个缩影。“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发挥人社专员“大数据+铁脚板”作用,送政策进家门,送岗位进家门,送技能进家门,截至目前已服务5万人次。

  昆山积极搭建“线上+线下+直播”对接平台,做优做强“鹿城有戏·职要你来”“众里寻她·缘来是你”“昆山有玉·玉在其人”三大直播引才品牌,畅通求职渠道。今年4月,昆山开展“云端送岗”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开通简历在线投递通道,求职者与HR在线互动交流。岗位最高年薪达24万元。

  昆山还建立“1+4+N”零工市场体系,推出“人人帮”零工市场线上平台,构建更加有序便利、更具活力的灵活就业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着力提供全方位拓展、全链条供给、全要素保障的零工就业服务,不断提高灵活就业承载力,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昆山零工市场被认定为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

  昆山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深入推进青年创业“逐梦”计划,着力营造一流创业环境,努力让青年人才创业有舞台、创新有条件、创富有机会,深耕“创业梦+就业桥”“农行杯”品牌赛事,组织昆山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以“荣誉+资金+服务”等形式跟踪扶持优秀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共有4人获得“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奖项,7人获得“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奖项,1人获得江苏省“创业标兵”,8人获得苏州市“创业之星”“创业标兵”。昆山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各类创业孵化基地70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保有量达9家。累计入驻各类创业项目4600多个,带动就业超4.5万人。

  昆山还组建“点燃生涯”昆山市职业指导志愿者队伍,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嫁接优质导师资源,通过互动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帮助青年学生掌握求职方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已招募专家库、导师团60人,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长期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人士、政府长期从事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等热心公共就业服务事业的人士组成。现已在多家公司建立职业指导志愿者服务站,累计举办职业指导活动30余场,服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昆山强化兜底帮扶,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实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率、服务率100%,2023年末初次就业率达96.5%。持续推进就业帮扶“暖阳计划”,全市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病残困难对象就业率达100%。5703名就业困难人员经过帮扶实现再就业。(完)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