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万里长江图,在南京江北新区翻开崭新一页

2023-10-24 09:02:21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10月21日晚上,当800架无人机在长江上空飞起,江北的夜空以璀璨之势被点亮,跃动的画面最终落脚在新区人奋力奔跑的姿态,奔向“最近的未来”。延续近一个月的“长江潮”文化生活季,也在这一刻迎来收官。

  长江T台水幕秀、民族音乐会、交响音乐会、南京江北图书馆开馆、无人机灯光秀……江风吹来丰收的喜悦,满载着期待,横跨了双节,绽放于金秋。浩渺的江面上一艘艘巨轮驶过,长江上的一座座大桥霓虹闪耀,江岸边鳞次栉比的高楼明亮璀璨,还有一张张喜笑盈腮的面庞,“长江潮”的每一幅生动画面,无不在讲述着这个时代里,城与人交相辉映下的文明进程。

  大江奔流,在江北新区,文化内涵随着新主城的发展而愈发深厚,长江文化在这片热土有了新的诠释。长江文化延绵数千年,形态丰富、内涵深远。依江而生的江北,如何在厚重的长江文脉中,书写独具特色的篇章?

  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长江边台地上生存繁衍,从浦口火车站的“背影”到南京长江大桥的“争气”,再到国家级新区获批后一个个过江通道连接南北,长江文化在江北被诠释出不同的形态:这里既有王荷波“品重柱石”的气节,亦有范旭东“实业救国”的气魄,指引着后人前行的方向。

  不忘来时路,方能着眼于未来。

  自国家级新区获批成立以来,“南京向北”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逻辑。新时代下的江北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同时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是南京都市圈战略向西北方向辐射的桥头堡,承载多重国家战略于一身,打造产城融合现代化新主城。

  新兴产业布局之下,高端人才涌向江北已是普遍现象,大量的海归群体、大学生群体为江北拓宽着想象空间。在“厚”的基础上向“潮”奔赴,当“诗与远方”的场景在家门口生动呈现,当“夜书房”温暖这座城市的文明,长江文化在这一刻有了新的诠释:以长江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造福于江北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面向未来,“长江文化”的江北实践,还需要更持久的力量来续新篇。力量来自于哪里?

  其一是保护。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下,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要高水平保护,也要高质量发展。

  “长江潮”的诸多活动为什么能在滨江岸线举办?根本的原因是长江岸线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态绣带”和“文化秀带”的变迁。

  十年前,“锈带”是脏乱的煤港码头;五年前,北岸蜕变为“绣带”,绿树成荫,一江碧水向东流;如今,“绣带”变身“秀带”,长江T台、音乐草坪等承载了江北人空前丰富的文化生活。

  其二是传承。长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江北大地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沉淀,衍生出多样的形态。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工业文化……如今,江北新区正以“荷风旭语”唱响时代主旋律,以精神力量指引江北人在新征程上奋勇向前。

  其三是创新。创新是江北新区的基因。一方面,文化的发展更需要创新思维,比如刚刚开放的南京江北图书馆引入全新运营形式,作为全国首家国家图书馆共建馆,结合新区产业特色,为驻区企业人才提供文献支撑。另一方面,要在整个新区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以创新文化推动经济、民生事业发展,推动新区精气神的提升。

  最后是融通。650年前,朱元璋下令在江北修筑浦子口城,将外郭城的江防延伸到长江对岸,江北进入了这座古城。如今,“拥江发展”的战略,是江北乃至全市破局的关键。江北大地海纳百川,各种地域文化在此交融。无论是扎根于此的老江北人,还是近年来不断涌入的新江北人,也在将江北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宽。从历史的宏观视角来看,大江两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融合发展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下,江北还会迎来一波又一波新的挑战,大江北岸的人们用一次次展望、一次次畅想,直面挑战,坚定前行。文化作为一种基底的力量,推动着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江北大胆试、大胆闯的生动实践,又催生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力量。(江北宣)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