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深化改革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

2025-10-18 08:23:51
来源:新华日报

  深化改革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

  ——江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四

  “十五五”大幕将启,回望“十四五”,江苏步履铿锵,答卷灿然。金秋时节,改革发展的张张捷报,让这片热土充满奋进力量——

  江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连续三次获评A级;江苏自贸试验区累计探索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外贸进出口跃上5万亿元台阶,进出口规模连续22年居全国第二位,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7年领跑全国……这份写满实干的“改革开放成绩单”,是江苏扛起经济大省责任的生动注脚,更映照出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坚实足迹。

  五年来,江苏直面挑战,于国企民企协同中闯“破壁”之关,于制度创新与双向开放中拓“跨界”之路,始终紧握改革“金钥匙”,以敢为人先的魄力闯入“深水区”,内外兼修,不断培育竞争新优势。

  体制破壁:以“国民同进”壮实经济筋骨

  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5个城市2024年GDP突破万亿元,全省人均GDP超16万元、连续16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江苏经济的“硬实力”,离不开体制改革的“深赋能”。五年来,江苏聚焦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以制度创新破除壁垒,让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国企改革,成色尽显。走进苏豪控股集团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屏幕上实时跳动着380多家子企业的运营数据。2023年,这家省属国企仅用40多天就完成5家省属贸易国企的整合重组,近千亿元资产实现高效融合,重组后旗下贸易类上市公司市值上涨超10%。“以前是‘五根手指各自发力’,现在是‘一个拳头集中突破’。”集团负责人的比喻,点出国企改革从分散运营到聚合发力的关键转变。截至2024年11月,江苏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进度约75%,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5%、9.9%。

  民企发展,逐浪争先。“各部门全力保障,项目预计今年底封顶、明年下半年投用!”江苏知原药业总裁谢宏伟的期待,折射出民企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其新药基地项目入选今年江苏200个省级民间投资重点项目,享省重大项目同等要素保障。破除民企准入壁垒,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今年江苏明确鼓励民企参与核电、风电等投资,加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等痛点,江苏通过《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从融资、要素保障、公平竞争等多维度提出20条政策,将政府性融资担保对民企的支持比重提至80%。政策红利下,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8年的5.1万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7.98万亿元,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六成的税收、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在江苏,民营经济不仅撑起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更成为改革破梗阻、激活力的生动见证。

  产业协同,聚合更强。无锡一棉通过智能生产、供应链整合,实现“1克棉花纺成500米高端纱线”,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省内上下游企业技改升级;苏州信达生物制药从去年2月提交“减重新药”申请,到今年6月获批,用16个月跑出了上市“加速度”,凭借其独特的双靶点设计,成为搅动国际减重药物市场的“破局者”,背后是省药监局等部门的协同审批支持。2025年1—8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化,经济“筋骨”在协同发展中愈发强健。

  开放拓界:以制度创新打造开放枢纽

  从长江之滨到黄海之畔,江苏的开放故事始终与改革同行。以制度创新突破开放瓶颈,江苏正从“要素集聚”向“开放枢纽”加速跃升,在产业、贸易、物流等关键环节上构建起开放新优势。

  国庆中秋假期,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全球维修中心”的机械臂仍在精准作业,来自十几个国家的通信基站信号单元在此检修、更换、验证。“以前设备维修要反复办理关税手续,成本多出15%以上;现在全程免征关税,仓储物流还能‘一站式’搞定。”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感慨,贸易便利化,为无锡“修全球”打开了新市场。2024年无锡综保区“保税维修”一线进出口值达9.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7%,成为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顺着长江向东,太仓港汽车滚装码头的“增长线”同样因改革而澎湃。10月9日清晨,太仓海关关员匡正波坐在汽车出口专窗后,在系统上快速操作,几十分钟内就审核完300余辆出口汽车的报关单。这批发往沙特阿拉伯的车辆,随即被送往码头。太仓港是江苏外贸第一大港,如今平均每天有超2000辆汽车从这里驶向全球,“十四五”期间更实现出口量的跨越式增长——从2021年首船2722辆出口,到2025年前7个月突破43.57万辆、同比增长58.78%,正是“提前申报”“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运输等改革举措,为这股出口热潮注入了强劲动力。

  用“制度工具箱”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江苏自贸试验区“试验力”持续领跑:自2019年挂牌以来,累计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南京自贸片区驯鹿生物医药实验室里,-196℃液氮罐保存着CAR-T细胞,这类活细胞仅有48小时窗口期,曾因通关延迟面临失效。“纳入‘白名单’后,香港玛丽医院样本可当天通关,打通了国际治疗通道。”公司董秘林梦涵说,受益于此,药物“福可苏”快速上市,成为我国首款全流程自主生产的CAR-T产品。2025年8月,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再提18项改革创新举措,正如一位自贸区负责人所言,“制度创新并不只是简单‘松绑’,而是为产业量身定制‘解困方案’,破解关键环节痛点,才能为转化提速。”

  外资“信任票”越投越多,江苏成外资深耕中国首选地之一。“从项目备案到用地审批,政府全程帮办,安达释工厂建设效率远超预期!”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阿斯利康高层管理人员连声赞叹。作为企业继无锡基地后追加投资的又一标志性项目,泰州工厂的快速落地,让阿斯利康在江苏的累计投资额突破13亿美元。从扎根发展到持续加码,从生产布局到研发深耕,从单点合作到深度同行……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将江苏视作“第二故乡”。“十四五”期间,江苏外资吸引力持续领跑全国,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2021至2024年累计超1000亿美元,世界500强已有408家在江苏投资。今年前8个月,江苏外资利润再投资较2020年全年增长1.2倍,总部型机构加速集聚。

  动能焕新:以改革攻坚激活发展潜能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五年来,江苏以“定力”破局,在服务、创新、绿色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一项项改革红利化作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十五五”蓄势赋能。

  “不久前,我们刚为南京企业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搭好了国际专线,能为其节省30%的网络开支。”新加坡网连控股公司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的带宽监测数据说。2024年11月,新加坡网连控股公司在南京注册成立合资公司,成为江苏首家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海外增值电信运营商,预计在2026年度实现收入突破千万元,这一外资电信项目的快速落地,正是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的生动体现。自2022年12月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南京以制度创新打破行业壁垒,网购保税商品与国内货物同包同车集拼出区模式、医疗数据院际开放互联互通等多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首轮104项试点任务实施率超90%,以服务业开放促进对外联动融通。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江苏外贸展现强劲韧性。今年前8个月,全省近10万家外贸企业贡献了全国近两成出口增量。“过去,美国订单占我们业务量的一半以上。如今我们主动出击,扩展新的市场。”镇江金之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景文杰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今年,金之泰纺织在国内外展会、交流活动助力下,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拉美、中亚等地,通过与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B2B平台合作,企业非美地区业务较同期增长超20%。从深耕多年的欧美传统市场,到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江苏外贸的罗盘正指向更广阔的天地。今年8月,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在江苏挂牌运营,集贸易服务、丝路电商、技术与文化交流于一体,深度对接中亚需求,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提升绿色转型“承载力”,“生产线”化身“风景线”。近年来,南钢累计投入超130亿元用于环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2024年3月,南钢获评江苏首家长流程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这带来了真金白银。”南钢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卞双喜说,如今企业每年节约环境税6000万元、差别电价1.2亿元,加上煤气、蒸汽等回收利用,每年直接减少支出约5亿元。2024年,南钢实现利润25亿元,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改革推动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截至2024年,江苏“十四五”前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3%左右,全省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443家、绿色工业园区51家,绿色制造体系规模领跑全国。

  改革未有穷期,开放永不止步。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的关键节点,江苏将勇闯改革深水区,构筑开放新高地,以更大魄力啃硬骨头,以更宽视野描绘新篇,以改革活水激荡发展全局。

  记者 王梦然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