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博物馆新馆风华四载 创新赋能文旅融合新征程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0日电(施禹舟)在黄海之滨的晨曦里,盐阜大地的文脉深处,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已伴随城市走过四度春秋。从“文化地标”到“城市文化客厅”,从“文物殿堂”到“精神家园”,盐城市博物馆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向未来,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四年前,盐城市博物馆新馆以古朴雅致的身姿伫立于城市中心,开启盐城文博事业新篇章;四年后,这座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的文化殿堂,已成为兼具“厚度”与“温度”的公众文化空间。
四年来,盐城市博物馆用数据书写亮眼答卷:累计接待观众超4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近120万人次,占比近30%;举办精品展览39场,涵盖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开展“文物课堂”“非遗体验”等教育活动525场次,参与人数突破150万人次,让文化浸润更广泛;注册志愿者约1000人,累计服务时长突破1万小时,用志愿力量传递文博温度;开展线上直播及云课堂200场次,累计服务线上观众3500万人次,相关线上话题总阅读量突破2亿次。
如今,盐城市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其发展历程的鲜明注脚,更见证了它在文博领域与文旅融合赛道上的坚实成长。

盐城市博物馆常展常新,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呈现,强化公众文化认同;打破地域局限,搭建跨区域文明互鉴平台,促进文物资源共享与文化机构交流,展现多元文化融合之美;为盐城注入文化动能,凝聚城市精神。同时,覆盖多领域受众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盐城市博物馆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新客厅。
同时,盐城市博物馆深挖馆藏文化价值,在保护中寻求传承与创新,以“可观、可玩、可赏”的形式,生动讲述盐城的历史、当下与未来,构建起“润物无声,美在其中”的多维社教体系,凭借“博物馆+”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方向。
跨界联动间,创意火花持续迸发,叠加效应不断凸显。一批浸润盐城文化基因的文博产品应运而生,让传统文化转变为大众可感、可触、可享的鲜活存在。此外,盐城市博物馆积极拓展文教边界,与近百所中小学建立稳定馆校合作,通过定期开展研学打卡、送展送教等活动,精准对接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实现“课堂”与“文化殿堂”的深度携手。如今,博物馆已不仅是文物陈列之地,更成为滋养公众精神的终身学习殿堂,以文化之力点亮每一颗求知向学的心灵。
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盐城市博物馆以“文博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创新的思维谋划更长远的发展蓝图,让盐城文化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