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加快推进
中新网江苏新闻3月18日电 题: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加快推进
作者 方振作
连日来,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建设现场,桩机林立、车辆穿梭、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全体参建人员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突破节点工程 再添防洪屏障
近日,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2023年度穿堤建筑物工程陶圩河闸站施工现场,闸站主体工程已完成,施工人员进行自动化设备安装和调试。
“我们将在3月底进行闸站机组启动验收和完工验收,陶圩河闸站在今年汛前可全面投入使用。”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长陈小新介绍,陶圩河闸站设计排涝流量15立方米每秒,建成后会同张家河闸站、妇女河泵站,可使滨海县城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保障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进入全线开工建设高峰期,在续建47.9公里河道工程、10座穿堤建筑物的基础上,新开工29.4公里河道工程、5座穿堤建筑物、1座桥梁工程以及渠北影响工程,年度投资计划达30亿元。
“为确保今年任务圆满完成,早在正月初四我们就全面复工,眼下已投入施工人员1800余人,施工机械设备1300多台套,掀起了大干快上的热潮。2025年度新开工程用地用林手续办理、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启动。”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技术负责人徐小兵说。

攻坚施工难题 鏖战土方调运
淮河入海水道盐城境内有软土段、砂土段2种不同地质类型,其中,阜宁段15公里深软土区,淤土深度达20米至35米。
“此处土方多不能用于筑堤,需长距离外调。”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晓明指向繁忙的调土现场介绍。数百辆自卸车如钢铁长龙,沿临时便道蜿蜒而行,日均2万方土料跨越20余公里奔赴下游标段。
从3月开始到5月底需完成近200万方的土方调运,能否在既定时间节点内完成调土工作,关乎汛前工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和度汛安全。
“大规模、长距离、复杂路况下的调土给工程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考验。”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分管安全的副主任张元刚说,中心会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对土方调运方案密集会商研究,反复进行论证,确保科学可行、安全可靠。
面对地质条件与时间节点的双重压力,工程建设管理团队创新采用“双线调运”策略。2023年度施工1、2标利用入海水道南、北滩面,通过修筑临时便道往下游2023年度4标以及2025年度工程运土。2024年度施工5、6、7标则利用外部交通省道328到上游淮阜枢纽弃土区取土。
“目前,5个施工标段投入了530余辆自卸车参与调土,预计到3月底将增加到600辆,每天调土最高可达到10万方,确保如期实现调土目标。”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程科副科长彭冲说。

科技护航安全 制度筑牢防线
如此大规模、长距离土方调运,车辆与人员的安全如何保证?
“中心牵头制定自卸车装卸土操作安全工作要点、调土交通指挥岗工作要求、土方调运规则等规章制度,并在沿线重要关口布设交通指挥执行岗,安排专人现场指挥,确保车辆运输安全。”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安全科科长王海军说。
查看司机实时驾驶状态、行车环境、路况等视频信息;实时模拟并动态展示车辆的运动轨迹;通过语音对讲向驾驶员及时送达预警信息……车辆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手段让安全风险无处遁形。
“所有运输车辆均已进行升级改造,安装GPS定位系统、行车记录仪,一旦发现超速、偏离路线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预警和纠正。对于1天内2次以上违规驾驶人员进行处罚,直至清退离场。”王海军说。
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堤防等级为1级,北堤堤防等级为2级,二期工程建成后设计泄洪流量将从目前的227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7000立方米每秒,保护洪泽湖及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堤防施工质量必须绝对可靠。
在滨海境内2024年度施工2标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共同开展堤防土方填筑“举牌验收”。
“为确保堤防填筑工程质量,我们创新推行‘举牌验收’和‘上方令’制度。”陈小新介绍,每层堤防填筑均需由施工单位填写“上方申请单”报监理单位复核,双方在施工现场共同“举牌验收”后,由监理工程师签发“上方令”,并留存检测结果和图片影像资料,确保土方填筑过程规范、质量可溯。
“我们抢抓‘黄金期’,按下‘快进键’,确保首季目标高质量完成,早日发挥重大项目防风险、保安全、稳增长、惠民生的综合效益,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贡献水利力量。”盐城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