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师生走入田间“万里挑一”实验忙
中新网江苏新闻6月11日电(许天颖 赵广欣 王璐)端午假期,在南京农业大学土桥水稻实验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团队带头人万建民带着150多位研究生,戴着草帽、穿着胶鞋,踏入水田、手插秧苗。男生负责装秧、运秧、排秧、拉绳,女生负责带牌拔秧、看秧,每天要忙9个小时农活。

与广袤稻田的规模化、机械化插秧不同,师生们在田里插上的是用于育种的实验材料。“2万份材料中能选中一两个理想的品种就算是幸运的了。”团队高级实验师刘喜介绍,育种家的目标就是在一方方稻田里选“美”、选“强”、选“个性”,一代接着一代,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品种。

十年一种是育种的常态,在育种家眼中,良种都是一级一级“考”出来的。“宁香粳9号”就是从实验田的万份株系中选育出来的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万建民院士表示,“宁香粳9号”的示范推广已初步建立了“育种-栽培-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密切配合的新的推广模式,团队致力推动创新、人才、产业要素迈向深度融合。

多年来,万建民院士团队围绕水稻的抗性、品质、氮高效利用和耐盐碱水稻品种挖掘等,不仅出了多个高水平研究成果,还立足解决现实问题,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串联起水稻育种的上、中、下游。“做水稻研究,一定要到田间去,一定要紧跟生产实际。”万建民要求团队成员一定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民生,破解真正的科学问题,做有需求、能落地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南京农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引导广大师生深入田间地头解民生、治学问,真正把科技力量转化为大田产量,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据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土桥水稻实验基地位于南京江宁淳化街道,占地约500亩,主要用于水稻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水稻重要性状的鉴定、优异育种材料的创制等。这里是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水稻育种基地,也是南京水稻种质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实验基地,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40余项课题。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表示,学校将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氛围、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依托大团队大项目方面推动协同攻关,保障科研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潜心探索科学世界、勇于攀登科研高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