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江苏睢宁:“麦”向好收成 科技助丰收

2024-06-11 15:03:04
来源:中新网江苏

  中新网江苏新闻6月11日电(顾士刚 李振宏)“示范基地徐麦185大豆茬实割亩产801.4公斤、佳麦12133水稻茬实割亩产771.8公斤。睢宁县高产攻关田旱茬、稻茬单产都实现了新突破。”6月7日,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扬州大学农学院朱新开教授公布现场测评结果。

朱新开教授现场介绍睢宁小麦高产情况 顾士刚 摄
朱新开教授现场介绍睢宁小麦高产情况。 顾士刚 摄

  6月6日至7日,由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扬州大学农学院朱新开教授等多位农业“大咖”组成的专家组对睢宁县多个地点、多个茬口、多个品种小麦进行现场实割实测。

  “睢宁县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模式‘五新’融合做得比较好。小麦产量是品种选择、耕播质量、田间管理等工作的综合体现,通过测产总结高产‘秘诀’。要全面推动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必须加快小麦‘五新’技术成果转化。”朱新开说。

  2022年,睢宁县凌城镇高产示范片实收实测亩产755.3公斤,刷新淮北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新纪录;2023年,睢宁县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徐麦185高产攻关田(稻茬)测得折实亩产744.3公斤,位居全省小麦(稻茬)单产水平第一位。

  在岚山镇陈集村种粮大户崔巍的麦地里,专家组现场测评,此处小麦亩产达656.2公斤。“我种了1300亩小麦,每亩比过去多收100公斤,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种子、化肥、农药都是科学减量的,每亩能节省100多元。镇里还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种和收都委托专业团队来完成,有了现代科技,农民种地轻松多了。”崔巍说。

  在测产现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琴表示,粮食有好收成,种子是内因,天气是外因,科学技术是沟通内因与外因的桥梁。让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适应外部环境,技术要落实到位,依靠“精准农业”打破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困局。

南农大周琴教授(右)在测产现场 顾士刚 摄
周琴教授(右)在测产现场。 顾士刚 摄

  33岁的新农人乔帅5年前从父亲手里接过870多亩土地后,他在技术员的帮助下,逐渐把从父辈传下来的“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我要继续学习,深刻领会‘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的科技魅力。农村是我们年轻人创业的天地,一定大有可为。”乔帅信心满满。

张洪程(左二)院士团队在测产现场 顾士刚 摄
张洪程(左二)院士团队在测产现场。 顾士刚 摄

  6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带领院士团队到庆安镇杨圩社区陈振海的示范田进行实割测产。经过测产,小麦亩产达到755.8公斤。庆安镇党委副书记马健康表示,庆安镇通过示范带动,使全镇9.3万亩耕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富民增收目标。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秀秀介绍睢宁小麦“五新”融合情况 顾士刚 摄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秀秀介绍睢宁小麦“五新”融合情况。 顾士刚 摄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根据田间抽测,预计今年睢宁县小麦总产量可达5.025亿公斤。睢宁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秀秀介绍,睢宁县创新举办“落地式、场景式”观摩培训6期,“田间课堂”指导518人次,在线“云培训”10.21万人次,使全县的小麦种植技术应用率得到了提高。(完)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