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新年第一会:打造“好地方、事好办”政务品牌
中新网江苏新闻2月18日电 (记者 崔佳明)2月18日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苏扬州召开“新年第一会”--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在大会上提出,“让‘好地方、事好办’成为扬州的金字招牌”。
对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来讲,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有分析指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据的差距、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实则是营商环境的差距。
扬州“新年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折射出当地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催逼这场竞争的,实际上是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现实。正如夏心旻说,“去年以来,扬州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技改和园区‘二次创业’。这一系列‘组合拳’如何形成有效闭环,如何落地落实并释放强大动能,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
当前,在营商环境建设的赛场上,各地都在用心用力、高招迭出、你追我赶,可以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少城市纷纷推出营商环境的“升级版”,面对营商环境建设上的激烈竞争,扬州怎么办?当日的大会上,夏心旻发出了沉甸甸的三问:“问一问扬州营商环境还有哪些不如人意甚至被人诟病的地方?”“问一问营商环境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问一问对标先进地区和国际标准,扬州在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差距?”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一场自我革命。”夏心旻表示,我们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打破部门利益、打破条条框框、打通堵点难点,围绕一个“快”字,紧扣一个“顺”字,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捷键”,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真正做到“好地方、事好办”。
“行政审批权力要‘能放则放’,审批服务流程要‘能优则优’,行政审批效率要‘能快则快’。”夏心旻指出,扬州要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凡是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能够下放到县(市、区)的一律下放到位。同时,要按照“应进尽进”原则,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加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当日的大会上还下发《2021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简称“任务清单”),宣告扬州打造政务品牌“好地方、事好办”的决心和信心。“任务清单”以扬州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形式出台,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翻阅“2号文件”显示:扬州推出36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清单,其中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初创、经营到注销)的15项服务内容进行了细化,全面促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以务实举措促进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惠企利企政策全面落实,让实体经济成本切实降低。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这次会上印发的‘任务清单’,创新推出了开办企业等10个高频事项的‘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实质就是审批服务系统性优化、革命性再造。”夏心旻称,我们要更大力度推进“只进一门、一窗通办”,探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窗进出”“一次办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