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赛场"到"生产线":金坛技能竞赛"淬炼"产业底色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9日电(唐娟 景天 王晨)将导线剥除长度精准控制在1.5厘米,为一道招牌菜定下精确到秒的烹饪流程……在常州金坛区,一线工人在技能竞赛中磨炼出的“手上功夫”,正悄然改变着生产的日常。随着该区一系列覆盖多领域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近日收官,一批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将他们淬炼出的严谨与精准带回工作场景,成为推动企业进步、带动产业升级的扎实力量。

在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中心,检验员李惠手持移液器,操作稳如磐石。不久前,她在金坛区第十八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食品检测比赛中夺得头名。备赛时系统钻研的国标与规范,如今已悉数融入日常。“我们现在执行‘国标底线+内控严标’的双重标准,确保结果零误差。”李惠说,这种“以赛促练”的模式效果明显,她带出的徒弟均已能独当一面,公司食品添加剂产品合格率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100%。

在金坛园林大酒店,一道“封缸酒焖米猪肉”因斩获“家常菜烹饪技能大赛”特别奖,已成为食客必点的招牌菜。“烹饪不是经验主义,而是标准化的技艺展现。”厨师长李胜泉道出他的赛后感悟。选材、用料、火候、调味,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精确,才能守住这块“招牌”的滋味。
在同方威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竞赛的“标准动作”正悄然提升着生产效率。电气装联技能比赛一等奖得主李沈鹏指尖翻飞将每根导线的绝缘层剥除长度精准控制在1.5厘米。“现在每根线的排布都严格遵循《电气装联工艺要求》。”他举起手中整齐的线束说,“这为后续各项工艺改良打下了好基础。”

据了解,今年金坛区总工会与人社部门联合举办了覆盖政务服务、新能源汽车维修、快递等8个工种的系列技能竞赛。竞赛采用“30%理论+70%实操”的模式,为产业工人搭建起成长的“阶梯”。
金坛还通过组织企业外出交流、“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方式,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40余项,让一线工人的技艺精进,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底气。(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