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宜兴金沙寺遗址文化学术会举行 探紫砂根脉传承之道

2025-11-18 15:55:05
来源:中新网江苏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8日电(唐娟 姚颖)“紫砂之源 文脉之汇”宜兴金沙寺遗址文化学术会15日在宜兴举行。来自历史、哲学、茶文化等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中国陶都”,通过实地研讨、学术论证等形式,解码金沙寺千年文化基因,为遗址“活化”传承建言献策,助力宜兴地域文脉延续与江南文化繁荣。

  经与会专家深入研讨确认,坐落于宜南山区的金沙寺遗址不仅是宜兴地方文化的核心根脉,更在太湖西岸及江浙皖三省交界区域文化格局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寺,曾吸引陆希声、苏东坡、岳飞等历代名人寓居,留下“竹符调水”“题壁抒怀”等传世佳话。尤为重要的是,明正德年间,书童龚春(供春)随主人吴仕在此读书时,效仿寺僧制壶技艺,以银杏树干瘿为灵感创作出第一把紫砂壶,使金沙寺成为紫砂艺术的公认发源地。寺中南庑前的金沙泉,更与阳羡茶、紫砂壶并称“饮茶三绝”,共同构筑起江南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供春所制树瘿壶因其古朴自然的风格,被清代学者吴梅鼎赞为“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本次学术会上,东南大学董群教授、南京大学夏维中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供春之说的历史背景”“阳羡紫笋茶的历史意义”等课题,从历史考证、文学解读、当代转化等维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专家们既对紫砂发源地、唐贡茶等核心课题进行严谨论证,也为茶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创新思路,为遗址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学术支撑。

  近年来,宜兴高度重视金沙寺遗址文化保护,通过史料征集、学术研究、文旅融合等多元举措,持续激活文化生命力。此次学术会的召开,进一步梳理了金沙寺遗址的文化脉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