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优质资源助力无锡梅村群文舞台“活”起来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14日电(孙权 唐娟)10月11日,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的梅里小剧场内掌声雷动、二胡悠扬,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带来的《赛马》《太湖美》等经典民乐节目,让这座藏于社区里的剧场变成了艺术的客厅。很难想象,这样高水准的演出,如今已成了梅村百姓“周周见”的日常。

此前,尽管拥有梅村二胡文化园等设施完善的文艺演出阵地,梅村街道却一度为“有场地、缺内容”而犯难。“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无锡老百姓的群文品牌‘梅里小剧场’,之前苦于优质演出资源难以持续下沉,未能实现。”街道文化工作人员说。
转机来自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项目试点工作的开展。作为无锡唯一试点单位,梅村街道成功对接了省级演艺资源库,引入涵盖话剧、民乐、锡剧、木偶剧等艺术形式的135个优质节目。市级层面通过无锡市“茉莉花开 锡路芬芳”文艺直通车文化配送工程,区级层面依托“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暨2025年新吴区“白玉兰”文化惠民工程,共同构建起持续输送优质节目的资源网络。

省级专业院团的强力支撑,让梅里小剧场迅速“活”了起来。今年以来,这里已举办高水平演出45场,涵盖不同艺术门类,服务观众超4万人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生动局面。
同时,街道创新建立了“群众点单、政府配送”的互动机制,通过“梅里聚焦”微信公众号,居民可以提前浏览节目单、观看精彩片段并投票选择心仪的演出。线下,社区网格员主动收集老年群体的观演偏好,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

为了更好地“浇灌”梅里小剧场,梅村街道主动与省级院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双方不仅探讨节目购买、合作商演等可持续模式,更意在构建一种长期伙伴关系,确保今后仍有源源不断的省级优质资源注入梅村,为“梅里小剧场”群文品牌提供持续活力。
除了“送戏进门”,专业资源的注入也激活了梅村街道本土文化团队的“造血”功能。通过“艺术家驻村”“文艺轻骑兵培训”等计划,省级院团的专家们深入社区,开展民乐、舞蹈、书法等多门类辅导,帮助“泰伯琴韵民乐队”等草根团体提升艺术水准。
从“有场无戏”到“好戏连台”,梅里小剧场已成为梅村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张金名片。随着话剧、舞台剧等高品质演出陆续走进社区,过去主要接触传统戏曲的居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省级院团的高水平演出,审美视野不断开阔。
未来,梅村街道将继续借助省级文艺直通车平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节目门类、深化互动机制,让梅里小剧场不仅“演得好”,更要“活得久”,成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亮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