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盐城大丰以绿为笔描绘生态美产业兴新图景

2025-09-26 15:32:28
来源:中新网江苏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6日电(宗敬婷)秋日的盐城大丰林场,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一条蜿蜒曲折的森林步道,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穿梭在茂密的林海之中。游客沿着步道徐徐前行,时而驻足观察林下的作物,时而远眺连绵的林海,沉浸在“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体验中。这处将竹园、四季植物园、林下种植区等景观串联起来的“生态纽带”,正是大丰区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这条步道依托林场原有的巡林道路进行改造升级,路面采用落叶、沙土、碎石等自然材料,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林地的‘荒野感’,使游客走进来如同融入自然,而非步入人工景区。”大丰林场旅游开发科科长陆志坚介绍,“我们在沿线还精心规划了植物布局:春季牡丹、桃花次第绽放,初夏芍药连片盛开宛如粉色云霞,秋季枫叶、银杏染出斑斓色彩,冬季虽叶落枝疏,却能透过林木远眺湿地风光。如今,这条森林步道早已超越单纯的‘散步道’,成为串联全域旅游的‘黄金线’。通过优化周边路网衔接,步道与中华麋鹿园、日出海湾、野鹿荡等景区共同构成了一条滨海旅游风光带。”

  生态“颜值”的提升,进一步激活了产业“价值”的密码。大丰区深谙“林下藏金”之道,创新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场的统筹规划下,牡丹、芍药、石蒜、薄壳山核桃等特色作物与林地生态互补共生,为森林步道增添了季节性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收获后的药材、观赏花制品又能直接推向市场,形成“生态观光+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

  “高大的乔木为下层作物遮挡强光,作物根系则起到固土保水作用,形成‘上层护林、下层增收’的生态循环。例如,牡丹根系能改善土壤,芍药花根茎可入药,石蒜适应性强,花茎适宜做切花。”陆志坚蹲下身,拨开落叶指向一株石蒜幼苗说道,“我们将林下空间视为‘宝地’,如今‘林下闲地’真正变成了‘增收宝地’。”

  从一条森林步道的“点上出彩”,到林下经济与滨海旅游的“面上开花”,大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绣花功夫”做好林业资源的文章。该区将持续深耕生态优势,以绿为笔、以林为纸,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金山银山”的效益,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