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星"艺"起下扬州,45组歌手"村晚"决赛为家乡开嗓
9月20日,“我要上‘村晚’‘艺’起下扬州”总决赛,在扬州世博园演艺馆拉开帷幕。这场活动不仅是各地民间歌手比拼技艺的舞台,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之旅。来自扬州、泰州、马鞍山、嘉兴、海宁等长三角多地的45组优秀选手,带着对艺术的赤诚热爱与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以歌声传递心声,用舞台演绎勾勒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图景。
扎根群众:一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20日15:00,扬州世博园演艺馆内座无虚席,数百名观众早早到场。“这是开在家门口的演唱会,主角是我们身边的‘民星’,我们老百姓最乐意看。”演出尚未正式开始,当地居民胡大妈便难掩期待,向身边人分享喜悦。

活动由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扬州市文化馆承办,以“人民唱主角,文旅促振兴”为核心主题,深度聚焦优质文化资源与文旅消费、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自2023年启动以来,“我要上‘村晚’‘艺’起下扬州”活动凭借接地气、有温度的形式,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群众文化领域的“金字招牌”。扬州市文化馆馆长蔡茉莉介绍,两年来,累计开展村晚超60场,吸引线上线下参与观众超3000万人次,网络浏览量超3亿次。成为覆盖扬州、辐射长三角的“文化惠民标配”,进一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了“让群众站C位、让文化活起来”。
创新实践:以“音乐+”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据悉,从4月启动海选至今,这场覆盖长三角多地的“音乐选拔赛”共有649名选手报名参与,历经17场海选的层层筛选、5场晋级赛的激烈比拼,最终18组民族唱法选手与27组通俗唱法选手脱颖而出,站上总决赛的舞台。他们之中,有扎根田间地头的农民歌手,有坚守岗位的职场新人,有热爱音乐的退休老人,还有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域,因对音乐的共同执着汇聚一堂,将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展现最真实、最动人的百姓风采。

当天总决赛将分为下午场与晚上场。下午场是民族唱法专场,选手们以悠扬婉转的唱腔、饱含情感的演绎,展现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带观众感受民歌里的乡土情怀与民族风情。晚上场是通俗唱法专场。流行、摇滚、民谣等多元风格齐聚,选手们用接地气的歌声讲述生活故事,用动感的舞台点燃现场氛围,将活动打造成一场全民狂欢的音乐派对。
“与往年相比,今年扬州‘村晚’除了继续坚持群众唱主角,搭建百姓大舞台,还以‘音乐+文旅+夜经济’为核心模式,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扬州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苗芹介绍,活动期间,不仅有特色节目展演,还同步举办文旅产品推介、非遗市集、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此外,今年的活动还首次将海选舞台拓展至江苏泰州、安徽马鞍山以及浙江嘉兴等地,进一步扩大活动辐射范围,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为更多长三角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圆梦的机会,也让“村晚”成为连接长三角各地文化的纽带。
全民参与:从歌手“圆梦舞台”到乡村“振兴力量”
为让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在总决赛现场,“网络人气歌手”投票通道同步开启。从9月20日至10月8日,观众可通过现场扫码、活动官方公众号等渠道,为心仪的选手投票助力,让喜爱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投票结果将于10月10日正式公布,评选出老百姓心目中的“人气王”。

“为了激励更多群众人才投身文化创作,今年的活动不仅设置了群众文艺扶持资金,还同步推出‘网络人气歌手’‘最具潜力歌手’等。”蔡茉莉表示,通过这些举措,旨在挖掘更多有潜力、有感染力的群众音乐人,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除了核心赛事,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我爱记歌词现场接力赛、全民K歌挑战赛、抖音短视频挑战赛等配套活动,进一步点燃全民参与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总决赛的落幕并非这场年度文化盛宴的终点。据主办方介绍,10月下旬,扬州还将举办2025“村晚”闭幕式暨颁奖晚会,集中展示本年度“我要上‘村晚’”活动的优秀群众文艺成果,并为获奖选手隆重颁奖,用一场盛大的文化庆典,为这一年的音乐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这里是属于老百姓的舞台,在这里没有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只有对艺术的纯粹热爱;这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用歌声串联起长三角的地域情谊,用文化激活乡村的无限活力。”苗芹表示,选手们用歌声传递情感,用才艺展现风采,不仅圆了自己的艺术梦,更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让“村晚”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马丽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居小春 王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