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都:科创赋能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4日电(孙益 李欣宇)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以构建“3+3+N”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方向,将科创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推动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部署智能管理系统,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实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产业根基。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日前,在盐城金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转,一个个精密齿轮陆续下线。据了解,今年该公司针对齿形加工、热处理等一系列复杂工艺,购置了进口数控加工中心、金属切削中心等高端齿轮生产设备,致力从传统机械制造向智能化跨越。

“公司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先后投入1.2亿元购置进口磨齿机、数控切削中心等高端设备,建成CNC加工、齿形加工及热处理加工三条标准化生产线,并部署MES系统,成功突破高精度齿轮制造瓶颈。”该公司副总经理董吉初说,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以精密锻件、齿轮加工、伺服传动三大技术集群为支点,全力突破材料改性、低碳锻造等关键技术,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精尖跃迁。
未来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新赛道,更是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抓手。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聚氯乙烯、聚烯烃等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申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矩阵已构建起横跨新能源、医疗健康、高端制造的应用网络。为匹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持续加码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原料配比到聚合反应全流程的智能精准把控。
“今年新拓展的机器人用伺服电缆材料订单已近千万元,产品配套西门子等知名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袁柳淑介绍,“我们持续深化生产环节智能化升级,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智能配料+在线检测’自动化生产线,将一线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5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不良率下降至0.3%以下。”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以来,该公司抢抓市场机遇,以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以创新研发驱动发展,积极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目前,企业已掌握全品类高分子材料配方工艺,手握16项发明专利,其自主研发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已顺利通过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耐曲挠300万次性能检测,成为全国同行中首家通过此项指标检测的企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