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佑:激活党建“红链”引擎 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近年来,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聚焦“农旅融合、富民增收、服务群众”三大方向,以“组织强起来、党员动起来、资源聚起来、服务沉下去”为工作主线,积极打造“红链兴农·融旅聚力”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可感可及的共同富裕新路径。

组织强起来,打好农旅融合“发展牌”
坚持把建强组织体系作为推动农旅融合的核心保障,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文化底蕴和旅游基础,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创业团队”发展机制,形成“一村一品、一景一特”的农旅发展格局。


在黄巷村,村党总支领办、村“两委”全程参与集体经营性项目,建成60亩“盛怡采摘园”,推出“农耕研学+草莓采摘”旅游线路,项目建成后共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在公荡村,村党总支积极对接有情怀、懂经营、有实力的创业青年团队,打造集亲子研学、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遇福兴”田园综合体项目,累计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20人,实现村民增收2800元/月。通过组织引领、党员攻坚,农旅融合真正成为街道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资源聚起来,打好富民增收“实效牌”
通过盘活闲置农房、集体资产和文旅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和运营团队,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途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珠溪古镇开发建设,打造餐饮、住宿、非遗、文创等消费场景,累计接待游客579万人次。依托珠溪古镇文旅项目和都市农旅项目,组织开展“家门口就业”专项行动,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5场,累计推送就业岗位1000个,吸纳800余名本地劳动力就近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3.2万元。充分发挥“珠溪一米”区域品牌效应,推动本地大米、伍佑醉螺、糖麻花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通过激活资源、创新模式,真正实现群众腰包更鼓、生活更美、幸福感更强。
服务沉下去,打好基层治理“暖心牌”
持续推动服务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工作下沉,积极构建“党组织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体系,实现民情在村组掌握、服务在村组提供、问题在村组解决。


深入践行“三百三事”工作法,开展“吾佑君安”六项行动,今年来共成功解决邻里纠纷、物业管理、城市管理、拆迁安置、征地保障等群众大事、难事、身边事416件,化解率达98.3%。在民主社区,创新实施“红蕴印巷”治理品牌,组建小巷管家、黄包车队、文化宣传队等3支队伍开展服务,祁家小院有效化解老屋产权、子女继承等重大矛盾与民生琐事,成为社区民主协商策源地。公荡村面对农房改善村民外流的实际,构建“村党组织—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三级“红心联结”机制,设立“红色代办”便民点,提供社保、养老、政策咨询等33项代办服务,实现每户外流村民“专人联系、服务到家”。通过推动服务贴近群众、走进民心,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王清 李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