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旺 江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江苏聚焦强村富民,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改革赋能为抓手,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活力持续释放,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 走进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四门闸村的莲藕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藕塘绿意盎然。藕农们正穿梭在荷叶间,用高压水枪,将一根根洁白饱满的莲藕从淤泥中取出。采收上来的新鲜莲藕,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装车,第一时间发往全国各地市场销售。 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四门闸村莲藕种植户丁以兵说:“我种藕种了370亩,每天出货量在5000斤—6000斤,像这个早藕一亩地产量约2000斤,产值5000元—6000元,不愁卖。”
四门闸村紧邻大运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当地的砂质土,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当地通过采用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栽交替等科学种植方式,生长出来的莲藕不仅品质更好,而且每亩地要比正常种植的产量提高1000斤左右。
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四门闸村工作人员蔡冬名介绍:“我们村今年种植了3400多亩莲藕,主要以珍珠水果藕为主,每年的产量大概在1500多万斤,产值每年得达到2000多万元,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三十多万,同时也带动了100多名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同时延伸莲藕的产业链,做一些深加工的莲藕产品,让‘莲藕经济’真正成为我们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江苏始终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视为共同富裕的物质根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99.2亿元,全省夏粮总产量1421.3万吨,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2.6%,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10.1%,夏粮生产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
农村的人居环境美不美也反映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江苏省财政今年安排30.76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等项目。走进句容市白兔镇中心村毕巷自然村,原本杂乱的菜地和荒废的竹园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的小微公园和整齐划一的公用停车位。村民宅前屋后都砌起了矮墙,曾经线路乱象的“三电”也得到有效整治。句容市白兔镇中心村村委会副主任严红卫说:“我们将村内的河塘整理和生活用水进行整理改造,将道路扩宽、硬化,还进行了房前屋后小庭院的提档升级,此外,还新建了4个微型公园和一个大的村民活动广场公园。”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今年3月上旬召开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农业农村局长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三农”工作要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实施科技强农“六百工程”和农技人员“三心服务”行动为抓手,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此,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认为:“下一步,江苏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要转向绿色技术、数字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不仅要产出优质农产品,同时还需要维护好一个良好的生态。另外就是通过农业数字技术的创新,让我们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端与市场消费端更好的对接,这样通过消费来引导生产,让我们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高价。”
记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彭迪帆
供片台 淮安台 句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