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古镇最美是科创

2025-07-01 08:27:22
来源:扬州晚报

  古镇最美是科创

  □金沙人

  凡是能称为镇的大多有点历史,也有点说头。在外乡贤有传奇故事颂扬,本地文人有乡土文化的坚守,能工巧匠有安身立命的拿手好戏,民歌小调有百姓自娱自乐的欢快,特色小吃有妈妈的味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古镇能够美名远扬的鲜活素材。但如果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最美的可能是共性美好的“另外”发现。

  日前,顺道去了高邮临泽镇。古镇名气不小,加之与我家乡沙沟相邻,我免不了将两者暗暗做个比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下午,我第一次去了临泽,尽管朋友很盛情招待喝了碗羊汤,但并没有抵消短时即感带来的懊恼,苍老的民房,散乱的秩序,平常的河道,古旧的镇容,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历史文化,与我老家相比差多了,这是我的直观判断。

  直观判断未必准确,这次临泽之行颠覆了我的成见。河道被疏浚后恢复了碧水荡漾,两岸的绿植生机盎然,亲水步道,曲径通幽,三三两两的行人怡然自得。乱糟糟的街面似乎有了秩序,开汽车的、骑电驴的、步行的,在大街上各安其分,谁也不碍着谁。破的古建也得到了修复,古街巷里时有铭牌钉在墙上,告诉行人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居民搬张小竹椅子坐在街头乘凉,捧着茶杯,看着热闹,好不悠闲,临泽开始变得好看了。

  临泽真正好看的,在我看来是当地人不怎么注意的科创,也许临泽最美的风景就是科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不可强求,但在临泽真正打动我的就是科创。

  科创主导的新经济,在服装行业已悄然发生了蝶变,零星的手工作坊被智能化的大生产所取代,看不到黑压压的人头,只看到机器人来回奔波,听不到轰隆隆的机鸣,只听到机器裁剪的干脆。这家本土企业从代工起步,积累了大量经验,成为服装代工的翘楚,从代工贴牌到自主研发创牌,既是企业下一步突破的方向,也是未来逐鹿市场的成长空间。像这样的新经济出现在古镇,无疑是古镇文化推陈出新的重要力量,已投产的面向华东地区且融入物流系统的服装干洗项目,年产万根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为古镇增添了经济活力和文化魅力。临泽古镇过去能对外宣传推广的大多是陈年往事,现在能摆在台面上说的可能是这些新经济,那里面的高科技、能人、效益、就业、名声是最值得对外介绍的,也是最能代表当下的。只说古不论今的古镇是底气不足的,注定要走下坡路,衰败乃至萎缩成村庄是挡不住的趋势。只有发展经济,挺起经济的脊梁,文化才能扬眉吐气。临泽发展科创主导的新经济,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化发展的基础问题,这才是正常的有益于文化传承的逻辑。

  手机种田的新农人,成了古镇最讨喜的人。作为种养大户的新农人一部手机走天下,把大量的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他们要么进厂务工,要么成为农场工人。新农人靠手机沟通世界,研判行情,确定种养品种规模;咨询技术,精准施肥和治虫防害;开拓市场,把买卖做得更好。靠手机管理农场,将人员配置到重要岗位,使管理覆盖到田间地头,品质控制到每个环节。正因为有了这些新农人,莲藕套养小龙虾的立体综合模式出现了,鲈鱼、黑鱼、昂刺等特种水产基地产生了,近千亩的梨园因独到的口感供不应求,至于依托家庭农场而开发的农家乐更成为乡村游的保留节目。这些新农人靠手机种田生财,以信息开发市场,凭智慧捕捉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围绕城市上班族专门开发的即食酸菜鱼,一经投放市场便好评如潮,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新行当。新农人的情怀不止于此,他们明白发展是永恒主题,为家乡争光是不说的使命,把产业做强,企业做大,品牌做响,才是对家乡最好的回报。有大志向的临泽人到古镇外找机遇,像“周姑娘不等味”这样的餐饮企业便在高邮、扬州、南京等地安营扎寨,使临泽名声不胫而走。对一个地方的宣传,企业是最好的载体,产品是最硬的说明。这些企业用每天的高品质为临泽代言,而这些宣传当地根本不需要花一分钱。如果说我们要将古镇名气做响,最根本的还是靠名企名品,至于其他外围的过度包装似乎并不靠谱。

  科创意识的新时尚,让古镇多了新鲜气息。古镇如果一味沉湎于古,津津乐道于旧,而不睁眼看世界察变化,带来的只能是产业不振,人口外流,而最终经济不兴。不少古镇眼睛只盯着古文化,嘴里只会说古文化,对世界赛道变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娱自乐,整天忙着修这个建那个,就是忙不到发展的点子上。修的建的那些中看不中用,只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文化虚荣心,与百姓生活基本无关,最终只是花了钱负了债。有些古镇人对文化认知狭隘,误把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小文艺当作时代精气神的大文化。这次到临泽,感受到新风扑面,难能可贵的是地方领导的见识。他们深知经济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百亿经济、千年古镇、万米画卷”的发展思路,把发展经济放在头版头条,通过冲刺百亿经济规模来彰显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靠的就是横穿古镇的十多公里的经济主轴。依这条主轴布置产业带,靠产业的接二连三,形成链式发展的态势;靠科创的裂变效应,带动经济的快马加鞭;靠全员的理念转换,促进经济文化相得益彰。成效已初显,其后续效应也不可估量。

  古镇有历史文化底蕴理应自豪,但更要清醒认识到,文化一旦停止了创新就失去了生命力,地方发展遇到瓶颈,甚至倒退就在所难免。古镇要彰显文化魅力,唯有不放空炮、多办实事,把经济建设这件最大的实事抓上去,才能有说服力。这是我从临泽古镇寻求科创之路得到的启示。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