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基因红 盐城“大思政课”建设走出新路径
中新网江苏新闻6月29日电(顾名筛 李哲任)今年以来,依托“天蓝地绿基因红”的独特优势,盐城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将248处革命遗址、128个烈士命名镇村等红色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能。

6月27日,“信仰如光 薪火相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在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活动以盐城地域特色红色资源为纽带,串联起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通过跨学段联动、沉浸式演绎、文艺化阐释,将盐城革命历史中的信仰力量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

四堂思政课以盐城革命史为脉络,创新采用“大中小学接力授课”模式,构建起“启蒙——成长——思辨”的思政教育闭环。盐城市科创城小学彭荣荣老师以《强国一代有我在》为题,通过“体育+音乐”融合课堂,带领学生以武术、合唱等形式重现新四军革命精神;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蔡思琪老师以舞台剧《给青春染上绚烂的中国红》为载体,深情演绎青年王海纹烈士“弃锦衣、赴国难”的壮烈抉择;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刘潇鸣以《梧桐祭英魂》为题,用朗诵形式讲述陈发鸿团长“冲锋死,决不当孬种”的临终呐喊;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傅娟老师借助AI技术复原盐南阻击战场景,带领学生“穿越”至1947年冬夜的战壕。四堂课环环相扣,实现思政教育的“螺旋上升”。

盐城推动思政课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第二届“苏医思享”讲思政课比赛中,药学院团队以农村医改史阐释医者使命,公卫学院团队讲述学子扎根基层的故事,影像学院团队挖掘淮剧中的红色基因,中医药学院以《本草纲目》为主线展现文化传承。青年学子在讲述中将个人抱负融入时代洪流,生动践行思政育人目标。
今年以来,盐城以《2025年全市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通过“课程提质增效、教研创新赋能、资源融合拓展、活动特色培育”四大行动,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其中,在资源融合拓展方面,盐城市整合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馆校共建,开发思政研学路线,形成覆盖全市的大中小学思政研学地图。同时,年内将建成市级智慧教育平台,打通国家和省级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并支持驻盐高校开发新四军红色文化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在地方特色课程方面,盐城市以“红色铁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海洋文化”为主线,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
盐城还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体系,通过“红动馆校”、思政研学、“穿越时空的对话”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盐城的思政课更走出市域,走进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以新颖展演传播盐阜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