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赓续奋进路 巴城闯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5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4日电(记者 钟升)在日前揭晓的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中,航天英雄费俊龙的家乡昆山巴城镇位列第15名。
早在2008年,巴城综合实力还列于全国千强镇第186位,但巴城人锐意进取,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效、开辟发展新局,把一幅幅令人振奋的蓝图变成令人信服的实景。

巴城镇党委书记朱叶华表示,当前,巴城镇正处在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产业创新、生态宜居、区域协同、文化赋能的巴城正加快由镇向城跨越蝶变,将一如既往推动改革攻坚任务见行见效,用“关键一招”激活巴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巴城紧扣“强基奋进年”目标定位,凝心聚力谋发展、笃行实干抓落实,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项目聚势成群。锚定项目招引“2+2+X”目标,立足“3+3”产业布局,千亿级立臻精密、百亿级中园益泰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巴城,总投资1.1亿美元的5个韩资项目签约入园,晟成光电二期投用、三期签约。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THI世和产业园、梧桐智能终端产业园等创新园区矩阵初步形成,全镇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8家、挂牌上市企业11家。
“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巴城成功跻身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成3万亩大闸蟹产业园区。“巴城大闸蟹”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大闸蟹产业年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巴城全面铺展“3+3”规划布局,石牌梧桐小城、正仪昆曲小镇、巴城派尔(π)慧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高标准实施5条道路提升改造,以及大夹河活力公园、梧桐水廊等建设,梧桐小城建设初见成效。
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在巴城,宜居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69个、昆山市特色宜居乡村74个,武神潭村、东阳澄湖村、龙潭湖村入选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
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巴城匠心打造30条幸福河湖,8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完成建设,2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累计建成“昆小薇”、小游园39个。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巴城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打造覆盖全面的“温暖6+1”社会救助体系,精准实施各项优抚措施。
公共服务更有深度。巴城持续夯实“1核+41驱+N站+N办”“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累计建成康养护理院1家、日间照料中心12家。
社会治理更有力度。巴城创新成立昆山市首家集宿区社区——梧桐社区,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集宿区管理,构建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力增强了集宿区职工的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让千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得下、行得稳,切实做到“集宿区就是服务区、生活区就是生态圈”。巴城还构建完善“澄心云集”平台体系,在全市率先成立安全学校,打造昆山首家安全主题咖啡馆等。
传统文化焕发新彩。巴城连续9年举办重阳曲会,“小梅花”朵朵绽放,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顺利开馆,10余个名人工作室集聚巴城老街,形成独具特色的昆曲小镇。巴城还定期邀请海内外昆曲名家前来教学、演出,积极运用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拓展昆曲文化受众面,创新开设昆曲探源游学、昆韵文化游学线路,推进昆曲文化创新发展,让昆曲的“雅”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古老的昆曲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接下来,巴城将继续强根本、夯基础、奋争先、勇进位,敢抓新机遇、敢迎新挑战、敢创新蝶变,努力成为展现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生动实践的最美窗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