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萃庐美

2024-09-12 09:12:01
来源:扬州晚报

  萃庐美

  □金沙人

  每次去仁丰里,萃庐美学空间是必经之地。透过窗户玻璃,总能看到游客在文创柜台低头细看,年轻人三五成群围着桌子亲切交谈。这座位于萃园西南角的房子并不大,但闹中取静,向里与萃园饭店相连,向外面朝仁丰里,位置很好。不少游客都会顺便进店打探,坐下来歇个脚,喝杯热茶解个乏,顺便再旁听邻座的高谈阔论,权当消遣。

  年轻人喜欢在萃庐落脚,足见其魅力非凡。花甲之年的我落后于时代自不待言,但不甘于被时代抛弃也是人之常情。了解青年,熟悉社会,不至于产生严重的代沟,使得我按捺不住好奇,细心观察。里外联通的区位优势,使得萃园饭店与之连为一体,吃饭住宿方便不用说,在古城停车难的问题在这里也不存在,这也许是大家乐意到这儿小坐的原因吧。

  其实,方便停车的地方也不止这一处,为什么萃庐分外讨人欢喜,各人的感受不一样,结论也会千差万别。要我说,还是萃庐的老板会选位置有眼光,懂得市场有头脑,善于运作有办法,把萃庐美学空间的美发挥到极致。

  萃庐主打的就是一个美字。环境布置简约,家居摆布看似随意实则很用心,方便聚会交流,既可以10多人围成一张大桌,开个小会,也可以三五知己围坐品茗私聊,既可以进店挑选时尚的文创产品,也可以从北门出去进入繁华的文昌路。用心的是对墙壁和天花板的处理,这个过去由老浴室改造的空间,天花板和墙壁上的马赛克瓷砖依旧保留,不过装上几盏并不显眼的筒灯。进入萃庐,谁也免不了对着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瓷砖望上一阵子,心里直嘀咕,这是什么时代的,干什么用的。发思古之幽情,并不需要挑逗神经,一切来得那么顺其自然。在仁丰里还有这么一处刻着历史记忆年轮而又透露出时尚的好地方,不能不说这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样板。

  萃庐的环境美,美在流动的人群。这里不会有集市上的热闹非凡,也不会有景点里的人山人海,但决不会缺少志同道合者的雅集。从四面八方来的,无论是背包客的随性而至,还是拎着电脑包的相约而聚,无论是单位团建的有意组织,还是素不相识的不期而遇,他们都愿意到这方寸之间喝茶聊天。聊天似乎成了萃庐最畅销的商品,最受欢迎的活动,最能放松的方式。是啊,一天的忙碌,工作的紧张,烦心的事情,需要有个地方得到倾诉,心中的块垒在杯茶中得以浇透,紧张的情绪在闲谈中得以放松,不解的困惑在指点中得以释然,萃庐俨然已成了精神驿站。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收获友谊,增长见识,结识朋友,甚至还可以捕捉商机,携手合作,共同创业,实现梦想。这时候我似乎理解美学空间的意思了,萃庐打造一个空间,为各色人等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世间万物在这里因创意的融入而发生化合反应,酿出引人入胜的美意,为生活赋能,给人生充电,创造美好的明天。

  流动的人群为萃庐画出了最美的图画,而生动的场景在于知识的分享。喝茶聊天是不变的主角,配角出色的演技一样光彩照人,一点也不逊于主角,知识沙龙成了环境美中的亮眼角色。周六周日这里经常有各种讲座,这是德韬咨询公司为大家准备的,谁愿意听都可以自由参加。上周日我就去旁听了一次。参加的都是企业的高管,有的还是忙得不得了的老板。三二十人聚在一起,听知名大公司讲师的讲解,两个小时的课程,没一人玩手机开小差,没一人中途离场,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这次讲的知识管理,颠覆了我们既有的认识。不讲不知道,一讲吓一跳。知识与数据、信息、模型之间的关联,怎样从价值的数据中获取信息,提炼知识,再化为模型,成为企业不因人事更迭而永续使用的重要资源。老板们为员工跳槽烦恼,怕的就是他们带走核心技术,懂了知识管理,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怪不得听讲座这么认真呢,这种指点迷津的知识分享,不是学院派的故作高深、胡编乱造,也不是玩江湖的故弄玄虚、装神弄鬼,持之有据,字字在理。这种以知识分享为主的沙龙无疑是萃庐美中的神来之笔。

  仁丰里的萃庐用美学空间营造了一个美的环境,搭建了酿造美的公共平台,畅通了分享美的知识通道,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传统文化打开了新的思路。美是可以营造的,是靠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