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相信者”高始兴:创业是唯一的选择
16年来,高始兴一直奔波在路上,日程表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剑桥学霸”“资深创业者”是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必驰”)董事长、CEO高始兴身上明显的标签,深入了解,发现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他是一位坚韧的理想主义者。
高始兴的创业故事从剑桥开始。200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读硕士的他与同在剑桥读工程系博士的俞凯相遇,两人经常一起吃饭,打乒乓球,畅谈人生理想。2007年,两人在英国剑桥科技园成立了思必驰,创业方向是为教育领域提供语音技术服务。

“我们有顶层技术,有市场空间,有团队,刚回来创业时很乐观。”2008年思必驰落地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园区最早引进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 但令高始兴意想不到的是,公司竟然诞生在人工智能的“寒冬”里。“我们来得太早了,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语音市场几乎处于空白。” 于是,创业的“九九八十一难”正式开始。
“2014年,我们做了一项重大战略决定——剥离了高速增长的教育业务,专注物联网; 2017年我们推出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2019年打通‘最后一公里’发布AI语音芯片。” 细数后来的难忘时刻,高始兴感叹:“第一段路走的很长,诞生在冬天,熬过春天。”
被问及如果没有创业会选择做什么,高始兴坚称:“我一定会创业,创业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执拗的理想主义,同样也体现在思必驰的发展中。从对外汉语市场起步,一次次转型拓荒,不断深入应用场景,围绕“云+芯”进行布局,为行业伙伴提供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以及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在公司的智能展馆内,来访者在体验了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整个流程之后,都会发现,在这里,技术走出了实验室,走向了国内外,已经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消费电子、数字政企以及化学、科研等领域得到落地应用。
但困难依旧存在。2023年5月9日,根据审议结果,思必驰冲刺科创板上市被否。高始兴在那一刻的心情极其复杂,此前的两年里昼夜不停为此努力,如今上市计划未能如愿,对所有人而言都很难过。“起了一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外界的质疑声不断,认为其战略布局理想而又任性——把赚钱的业务砍掉,又不断去开拓烧钱的业务,踩着风口,但又在挑战着一个又一个产业难题。
“上市计划暂未如期成功,这并不代表公司不优秀。” 高始兴称,创业即修行,一旦拥有了梦想,所有的孤独,不过是黎明到来前的黑暗,所有的痛苦,不过是在幸福到来之前,最意味深长的拐点。他坦言,慢不是坏事,慢就是快,自主创新之路快不了,也快不得。
2023年底至2024年初,DFM-2大模型先后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让思必驰成为江苏省首个完成“双备案”的企业。业务上,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无论是在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还是在智能汽车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比如与全球60家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累计“上车”量超1000万等。
高始兴透露,2024年将会再次启动上市。他也坦言,自己是一位“执着的相信者”。
“我相信创新的力量。”他说,“我们所做的是源头创新,而且是自主创新,国家授予我们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让我们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在产业上走出产业领先的优势地位,并真正把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始兴还以他所在的苏州为例介绍说,早在2021年,苏州就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试验区核心区。如今,苏州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上下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0家。高始兴称,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我也相信团队的力量。”他解释道,公司在研发投入上较高,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人才的加入。截至目前,团队近千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为73.5%,大多来自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尖端人才,硕博人员占比超过25%。高始兴认为,这也是公司向前奔跑的底气。
“还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在高始兴看来,只有相信,才会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变成一种精神财富和自我驱动的力量。来源:苏州市委网信办、苏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