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民政“国赛”决赛在宁拉开帷幕
首届民政“国赛”决赛昨在宁拉开帷幕
筑爱惠民绽放技能之光
“现在我们需要坐上轮椅,请配合我,左手用力,抱住我的脖子……”抽到题目的选手镇定自若,将平时千锤百炼的动作行云流水般展示出来。5月29日,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南京拉开帷幕。该赛事是民政行业规格最高、赛项最多、参与人数最广、影响最大的标志性赛事,全国32支参赛队伍、307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展现民政行业技术技能的最高水平。
展技能风采,筑为民匠心
置身赛场,仿佛进入一个个真实的服务场景。“一比一”还原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方式,模拟假肢装配修型、安葬祭奠服务、墓园接待洽谈等现实场景,真实呈现民政服务对象的身心照护需求。
“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尖兵’,层层选拔锻炼了我的服务技能和细节掌控力。比赛中遇到突发情况,我也能迅速作出反应,确保老人的安全与舒适。”27岁的江苏民康老年服务中心护理员孙璇,是民政行业的“新兵”,在接触养老服务之前,认为护理老人只是伺候吃喝拉撒,但从事几年一线护理后,才发现这是一门技术活,看似简单的喂饭、翻身、助浴等动作,背后都需要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
此次大赛的养老护理员项目比拼中,生活照料、健康教育、情感陪伴、心理关怀都是考核关键指标。经过严格选拔和激烈角逐,江苏有10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进入5个赛项决赛,孙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政服务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亟需培养一支技艺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养老护理员是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家庭分忧的可敬职业,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和尊重。”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促进处副处长何妮坦言,当前,囿于养老护理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低的实际,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规模与老年人现实需求相比有一定差距。举办此次大赛,集中展示护理员的精湛技能和昂扬风貌,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为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千工易得,一技难求
大赛现场,职业技能比拼的氛围感拉满,极大激发了民政服务从业者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一分一毫的误差,都可能让患者感到不适。”矫形器装配工赛项裁判长李高峰表示,选手们将大赛视为证明自己的绝佳舞台,努力角逐最高奖项。
此次大赛为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设置养老护理员、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5个竞赛项目。赛场上,选手们以精湛技艺传递职业温情。获得全国决赛成绩排名前5名的选手,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后,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不管成绩如何,我都将带着热爱,继续在假肢装配这条道路上深耕细作。”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假肢装配工项目选手毕珂磊感慨地说,十年磨一剑,从刚开始只能打下手,到独立完成假肢制作,自己经过了漫长磨炼。
“我们从上一代假肢技师手中接过的,不光是技术,还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毕珂磊告诉记者,假肢装配是一个融合医学与工科的独特领域,要求装配技师既要拥抱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也不能忽视传统手艺的宝贵价值。他将不断淬炼技艺,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行稳致远。
“赛场是日常工作状态的放大镜!在比赛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养老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照护,还是一门融合爱心、耐心、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的综合学科。”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常丽莉把日常的每一次模拟练习,都当成决赛现场,对细节追求极致。她说,从准备阶段的理论学习到实操技能的反复锤炼,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承载着对老人的关心尊重。
年轻力量加入,技能源于热爱
“8分钟内完成主持文稿、内容创意、仪态仪表的呈现,很有挑战性。”刚走出赛场的谭巍冉28岁,是来自武汉石门峰纪念园的公墓管理员,她抽到的题目是“主持一场生态葬公祭仪式”。“绿色殡葬已深入人心,平时我就做了很多研究,临场发挥时融入自己的创意,比如设计AI花朵、种子卡片等细节,为家属提供更好的仪式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谭巍冉自信地完成第一场比赛。
自信来源于热爱和钻研。“这次比赛增强了我的热情与信心,让我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职业是正确而有价值的。”南京市殡葬管理处遗体火化师郑周是一名95后,很看重这次国赛展示技能的机会,“以赛促训,有助于年轻选手技能的提升和成长。”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一名优秀的公墓管理员必须深入掌握生命文化、殡葬司仪、陵园植物养护与管理、陵园设计、殡葬智能化技术等必备技能。”在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公墓管理员慎立群看来,殡葬从业者是陪伴家属的最后送行者,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工作中,慎立群用温馨服务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
这次国赛既是一次技能大练兵,也是淬炼“工匠精神”的助推器。公墓管理员林仁龙直言,以前亲朋还对其职业有看法,但这次竞赛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唯有热爱,才能激发学习动能。殡葬不仅仅是一门服务行业,更是人们情感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此次参赛选手中有很多年轻面孔,年龄最小的22岁。随着技能培训日益完善,院校毕业生作为新鲜血液补充到民政服务行业。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在全国率先创设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十四五”以来有12.8万人次通过养老护理员技能认定,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超4000万元。全省培育民政行业高级技师20人、技师210余人、高级工460余人,已有民政部确定的康复辅具类技能大师2名,殡葬类大师工作室3个,4名殡葬技术人才被纳入全国殡葬服务专业人才资源库。
记者 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