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古河镇人大助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10日电(王俊)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位于盐城市阜宁县与淮安市淮安区交界处的张秦村三人李自然村落(以下简称“三人李”),凭借优美环境和特色产业,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阜宁县古河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制度优势,助力创建特色田园乡村,描绘“阜明水秀、物阜民宁”现代化崭新画卷。张秦村先后成为盐城市第四批特色田园乡村、盐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样板村、盐城市级“美丽庭院”示范点、盐城市平安民主法治示范村。
“人大代表+环境整治” 擦亮生态底色
衡金平是住在张秦村的古河镇人大代表,春节后在上班路过三人李时,发现烟花爆竹碎片飘落在小河里,她拿起手机拍了几张图片,通过“阜宁人大云家”随手拍小程序,上传给阜宁县人大,下班回家时就看到河面清洁如初,并且收到了12345平台的回访电话。
“随手拍小程序使用起来很简单,但是效果可不简单。”这是衡金平多次使用的切身体会。如今,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高效快捷实现“指尖履职”,“阜宁人大云家”小程序已成为衡金平以及许多人大代表履职的得力助手。
人大代表的关注推动政府部门随时办,精准解决三人李环境问题16个。同时,古河镇人大组织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带领代表走进三人李,统筹推进农房改善、农村道路、村庄绿化、污水治理、村庄保洁等工作,并建议拆除破旧房屋,结合苏北民房传统特点,改造刷新沿线房屋,延续青砖黛瓦的苏北民居风格,配套建设公园、凉亭、小桥、健身广场等设施。
“人大代表+产业发展” 探索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2022年张秦村集体收入76万元,达到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标准,但是离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标准还有差距。2023年,根据阜宁县人大《关于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的决定》,古河镇人大将张秦村产业振兴作为“试验田”。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张秦村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张秦村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实现“水系接通、道路直通、绿化相通”,做好路、水、林、田四方面有机衔接,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功能,使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张秦村入选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典型案例。
针对村内地势高亢、土壤沙化的现状,村里流转2000多亩土地发展鸡头米、菊花、大豆等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经营收入,2023年村集体经营收入达106万元。
“人大代表+乡村治理” 引领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古河镇人大通过建立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云上联络点”等阵地矩阵,运用“人大代表+乡村治理”模式,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引领乡风文明。
该镇在三人李的红色小广场上,放置“阜宁人大云家”宣传牌,村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与代表的对接,人大代表可以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古河镇人大还在张秦村成立啄木鸟志愿者协会三人李小分队,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志愿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