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元主体参与朝天宫街道小店出新
中新网江苏新闻2月19日电(陈可)大香炉的金味栗子、明瓦廊的金宏兴鸭子、丰富路的二条商店……位于南京秦淮区的朝天宫街道有着诸多知名小店。为了让“小店经济”行稳致远,在微观上各显亮点、各具特色,在宏观上连点成面,共同筑就活力街区、时尚潮地,今年春节期间,一场由秦淮区建设局、秦淮区城管局、朝天宫街道办事处、明商集团、安亦集团共同发起,旨在以小店为抓手,全面促进消费的小店出新议事会举行。

与以往小店所经历的店招门头整齐划一的“要我出新”不同,此次出新是由小店经营者通过商户自治协会报名参与“我要出新”的首次尝试。出新内容也不止店招门头的表面改造,而是建立在多次实地考察、反复协商沟通基础上的全方位“诊断”,内容既包括店面的形象焕新,也囊括了店内的业态升级,更涉及与周边社区环境的融洽共生。
活动本着“出新为小店,设计为大家”的原则,从小店出发,通过融入商户、街坊、设计师、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更新,以协商为路径贯穿治理,实现有归属、有温度、有价值的基层更新治理模式。

活动自去年10月启动片区内小店招募,通过商户自主报名和实地调研评估,片区内的李记清真馆、农家小院、金陵杨家馄饨店、金中鸭血粉丝汤、易记皮肚面等6家特色小店入选首批出新名单。这些小店在类型上各具特色,有老字号,有网红店,有社区微店,经营时间长、产品口碑好,但无论形象、内容都急需与新消费需求相适应,面临一定的转型压力。
小店招募到位后,活动于年底面向全社会招募设计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4家设计机构报名参与,经过实地调研、需求沟通、工作坊指导,最终形成87份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并非“由投稿到评审”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在多种声音、多重意见的综合下不断优化深化的渐进式、陪伴式设计,以寻求最大公约数,既满足商户经营需要,又符合市民的生活需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鲍莉坦言,这一类社区嵌入式商户的改造,需要重点考虑店铺与城市的关系,相关设施的设置既可以给到店铺使用,也应该服务于城市公共生活。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主席时澄则从视觉传达方面给出建议,认为设计不仅要好看,同时也要“好用”。
据了解,朝天宫街道启动街巷更新行动,通过引入专业团队、调动社会公众对城市“毛细血管”提升“颜值”、实现“焕新”,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朝天宫街道小店出新计划负责人表示,通过小店出新计划,尝试将小店的“小”事情变成大家的“大”事情,从而形成一个有规则的协商议事生态,让商户、消费者、街坊、城市管理者都参与进来,共同讨论特色街巷的特色小店应该如何打造,小店的繁荣最终也会赋能街巷,带动整条街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