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扬工院:沿着“613”产业体系开“办学清单”

2023-12-25 09:39:10
来源:扬州日报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凭何“毕业即就业”

  沿着“613”产业体系开“办学清单”

  在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厂房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崔周全神贯注地做着装配钳工的工作。正在实习的他,毕业后将正式入职亚威机床。

  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幕已经拉开,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像崔周这样“毕业即就业”的学生不胜枚举,就业率持续向高的背后是该校构建的“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循环生态圈。

  随着扬州明确提出打造“613”产业体系,扬工院巧用专业改造升级、校企平台共建和技术攻关项目等“三张清单”,深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为服务扬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用好专业改造升级清单,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办学跟着市场走,专业围着产业转。”这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倪永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为任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为积极破解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每年扬工院都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等进校研讨,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设置论证。“根据扬州特色产业的变化、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等,有计划地调整专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让高校更好地适应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扬工院教务处处长钱琛说,早在2018年,学校经多方论证,预判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及时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抢跑新赛道,让该专业的就业率一路遥遥领先,目前已经与扬州江淮汽车、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等多家头部车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近两年我们淘汰13个专业,新增14个专业,并加快了对传统优势专业改造升级的步伐。”钱琛介绍,该校已经明确要围绕扬州产业布局,增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紧密相关专业,加大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已有专业建设力度,把传统专业改造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应用型专业,力争让更多应届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

  用好校企平台共建清单,实现资源供需精准对接

  尝到了与时俱进的甜头,扬工院更加坚定了紧跟产业“跑”的决心。今年9月,扬州发布一揽子政策措施,围绕深化主导产业集群及新兴产业链培育,明确提出打造“613”产业体系。扬工院踩准节奏、紧跟机遇。

  组建专业布局调研团队、专业认证调研团队、产教融合调研团队,加快搭建行业发展共同体,健全专业预警机制……扬工院瞄准“613”产业体系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很快,全国金属板材加工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于11月在扬州举行。该共同体由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全国百余家金属板材加工装备相关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这是我们高效服务对接新产业体系打造的新平台,更加有利于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提升产教布局匹配度,促进行业稳步发展。”扬工院校企合作处处长王华说。

  此外,扬工院还与华为、腾讯等名企“牵手”,共建了华为ICT学院、扬工腾实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创新完善了“区园企校”共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个产业园区共建了各具专业特色的产教联盟。“未来这些平台将按照‘一院一策、一盟一特’的原则,联合政府、企业、兄弟院校根据新产业体系的需求,对各个产业领域进行技术赋能,争做本领域的‘特长生’。”扬工院科技处处长、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杨润贤说。

  用好技术攻关项目清单,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对接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安排,这为高校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有机结合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开辟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聚焦服务“613”产业体系的研讨会上,倪永宏表示,不仅要做好人才培养,还要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精准做好“四技”服务。

  “企业提需求,学校组建团队入驻企业,进行设备研发制作、生产调试等。”扬工院周杰博士介绍,他所在的博士团队直接参与了江苏戎星电气有限公司“螺旋电缆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目前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劳动力需求下降一半。

  截至目前,扬工院已建立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百名教授博士挂百企”活动,让高层次人才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并顺利拿下40余项揭榜挂帅项目,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校还建立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协同机制,将教学科研“两条线”化为“一条链”,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洪表示,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培养适应扬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为“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记者 田文荟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