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南县聚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新形态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10日电(顾名筛)近年来,连云港灌南县紧抓全省首批“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县建设契机,始终坚持群众思维、服务思维、整合思维、下沉思维,聚焦医保服务堵点难点,探索建立网格化、规范化、数字化医保服务新模式,创建县级新型医保“三零标准”,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推动医保服务城乡均等化,将医保服务圈半径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该县整合多方资源,扩展服务空间,创新采用“1+4+3”组织架构,即“一个中心窗口+四个政务主线+三个商务辅线”。
该县以全国医疗保障窗口服务示范点为标准打造县政务中心医保服务大厅,作为全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中枢平台。该大厅集业务指导、培训基地、政务办理、自助服务、帮办代办等为一体的集成化公共空间,配套防疫提醒、公开公示、老年服务、休闲空间、举报投诉等便民设施设备,同步实施综合柜员和“窗口无否决权”制度,配设主任值班窗口,提供“找茬讲理”服务,加强修德励能,最大限度减少证明材料和办理时间。
该县政务主线主要布设在镇政务大厅、村便民服务中心、定点医疗机构、驻外异地就医服务站四个医保服务网格,目前,全县11个镇政务大厅全部设立了省级或市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窗口,238个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分级设立了医保服务点,与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点,全国独创与该县现有4个驻外流动党组织或灌南商会合作设立驻外异地就医服务点,实现镇、村、医疗机构、驻外流动机构医保服务全覆盖。
商务辅线主要是与该县定点药店、银行网点和商保公司等三个商业机构协商共建,从其商业网点优势和业务关联性考虑寻找合作的契合点,分类分级开设直办代办窗口,开展医银复合型服务,全县共设置定点药店医保服务点170个、银行网点医保服务点22个、人保公司医保服务点6个,实现了定点药店、银行网点、保险公司网点的全覆盖。目前,全县472个网点全部建成,610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完成培训并上岗服务,为61万常住人口和20万县外务工人员提供“面对面”的医保公共服务。
为确保“八维一体”医保服务网格体系规范化运行,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同频维度同质服务的要求,该县针对不同网格特点,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设置、分级管理,着力构建贯穿县镇村三级的医保业务标准化体系,大幅提升全县医保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作为本县综合医保办理平台的一级平台,灌南县医保政务大厅严格按照国家级示范点建设标准,配置最高受理办理权限和最优服务设施条件,积极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模式,实现“一门进、一站式”便捷服务。镇政务大厅、村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本县综合医保办理平台的二三级平台,带动当地医疗机构服务点、定点药店服务点,实行与县医保服务大厅联动机制。驻外异地就医服务站作为跨省市医保延伸办理平台,为县外务工和异地居住提供业务咨询、证明材料、异地就医、外伤核查等服务,银行服务点和商保公司服务点作为“卫星”网点,发挥网点多、营业时间固定、工作人员素质较高等特点,与医保服务同发展,共进步,实现“群众得实惠、医保提效率、银行促发展”的良好示范效应。
该县结合全省医保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操作指引、服务规范和“四化建设”“四最服务”要求,严格落实医保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制定全县统一的医保服务事项清单,并张贴到全县各服务点显要位置,做到“一张清单管到底”,坚决杜绝额外增加、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等现象。同时,县医保部门还分批次安排镇村、药店、银行等服务点工作人员到县医保政务大厅“跟班式”“坐班式”学习,确保一线经办人员真正熟练掌握各项高频业务。创新组建“医保大篷车”,为全县各网点提供流动式巡回指导和上门帮办服务,确保医保业务“沉下去”“接得住”“办得好”。针对老弱病残患者较多的区域,各服务点专门开设绿色通道,开展帮办代办、政策解读、业务咨询等便民业务。针对县外务工人员,驻外异地就医服务站推出跨省通办、网上直办、打包联办等贴心服务,帮助解决近80%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就医垫资难、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劳累等切身问题。
按照省市建设要求,该县研究出台了《灌南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方案》,作为全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依据和行动指南。为加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不断适应现有体系架构的服务需求,县医保部门将原有的《灌南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服务制度1.0版》升级到《灌南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服务制度2.0版》,提升了县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标准,对全县“八维一体”医保服务网格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为加强全县医保服务人员考核管理,制定出台了《灌南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考核办法》,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大奖惩力度,提升医保工作质效。针对业务规范化运行,编制发放《灌南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服务内容清单》《灌南县“15分钟医保服务圈”工作人员分类操作制度》等折页培训资料,不断提升各网点服务水平。
该县聚焦医保民生服务难点、堵点、痛点,发挥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作用,狠抓医疗保障服务行风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医保服务,更好实现基层经办平台服务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广泛发动全县医保网点、定点医药机构、第三方合作渠道等力量,加大医保电子凭证推广激活力度,持续营造医保服务圈电子凭证应用环境,该县共52万参保人员激活电子医保凭证,常住人口激活率达85.2%。精简省内省外异地就医转诊备案手续,推出承诺备案制度、电话备案制度,不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县外务工和异地居住群众更省心。优化异地就医转诊备案系统,大力推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异地就医全国联网直接结算,筑造异地就医零距离医保服务圈。推行定点医疗机构诊间“支付+报销”工作,推动“互联网+医保”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实现就医就诊支付结算不跑腿、不排队。依托驻外异地就医服务站打通在外务工人员“一站式”结算服务快车道,减轻此类群体看病就医垫资负担。四是“指尖医保”更便捷。通过“灌南医保”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等方式,集成医保业务“掌上办”、“网上办”、自助查询服务、自助缴费通道、经办咨询热线、投诉举报热线等模块,提供多方位“指间服务”。开发“15分钟医保服务圈”电子地图,兼容网点查询、自动导航、经办提示等功能,简单快捷查找最近的服务网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掌上办”“网上办”事项,不断提升在线办理率。截至今年7月份,全县“掌上办”“网上办”率达61.28%。(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