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东台条子泥湿地迎来一群小游客

中新网江苏新闻6月12日电(王田梅)“长大后,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保护家园。”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迎来了一群小游客,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海鸟,学习候鸟知识,认识到保护生态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
当天下午,东台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家长来到条子泥湿地,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哇,水面上有好多鸟!”“滩面上也有。”“它们在吃东西,看,飞起来了。”……孩子们不停发出惊奇声。通过望远镜,他们看到很多鸟在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悠闲地休憩、觅食、嬉戏。景区的工作人员还为大家介绍了条子泥湿地的名称由来、历史变迁、湿地美景等基本情况。

在黑嘴鸥繁殖地,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看到了碱蓬上有很多黑嘴鸥,它们时而低空飞翔,时而蹲在碱蓬上,好不热闹。
“个头小的是幼鸟,它们在跟着爸爸妈妈学习生存技能。还有一小部分鸟蛋需要黑嘴鸥妈妈孵化才能破壳出生。”老师告诉大家,条子泥湿地是黑嘴鸥重要的繁殖地之一,每年都有数千只黑嘴鸥在这里求偶、筑巢、繁衍后代。

条子泥景区运营部负责人金娟告诉同学们,条子泥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前来栖息。
来自红树林基金会的陈庆老师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她介绍了条子泥与世界的关联、条子泥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湿地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现场,科研团队及生态摄影师告诉同学们几个好消息:一是有记录以来东方白鹳第一次在东台沿海筑巢孵化。二是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在科学治理下吸引无数鸟类在此筑巢孵化幼鸟,目前观测到鸟蛋达数百窝,其中大部分是黑翅长脚鹬。三是经过科研团队调查确认,黑嘴鸥孵化产量创历史最高。
“这是第一次记录到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育后代,幼鸟均已成功孵化。黑嘴鸥幼鸟数量远超过去年观测到的数量,这是有史以来在条子泥记录到最多的一次。”条子泥景区负责人刘斌说,下一步,将继续做好生态保护,为鸟类创造更好的家园。
据介绍,2019年7月5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条子泥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核心区,顺利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和江苏省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为提高全民对自然遗产的参与与保护意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条子泥湿地联合红树林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及东台市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