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水利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水利保障。经过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句容市已建成在册中小型水库57座,湖泊2座,省名录骨干河道14条,镇级河道62条,管护名录范围内灌排泵站392座,干支斗农渠道499.18千米,各类水工建筑物15986座。古老又现代的水利工程,正在句容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建设“现代水网”,打造万顷良田守护“粮仓菜篮”。句容市实施完成的东干渠维修加固工程,打通了从长江翻越宁镇山脉,再从秦淮源头连接太湖西源头的“生命线”,实现沿江、秦淮、太湖三大水系的连通调度。作为沿线农田灌溉的水利“命脉”,该渠系为途经地区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句容华阳街道吴岗朱家庄的村民朱桂林说,“以往村上种田用水只能靠村上的堰塘,种庄稼完全靠天吃饭。”去年连旱,朱桂林有10亩地用于水稻种植面临缺水绝收,正赶上工程顺利完工并发挥效益后,他的稻田才得以丰收。
近年来,句容市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高质高效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硬实力”。新建的二圣水库补水泵站通过赤山站调秦淮河水入北河,再从北河入二圣水库,对保障南部片区水源和调节水质都有重大意义;建设完成的仑山水库补水泵站、下荫补水泵站,让扎根长江、江库联动、水系连通的高质量水网更加完善;今年重点开展句容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投资1.54亿元,句容的“母亲河”将发生质的飞跃,让亲水、爱水、护水成为市民新风尚。
实现水系连通的同时,句容市着力提升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末级渠系建设,今年组织编制完成了《句容市赤山湖中型灌区提档升级规划》《句容市北山灌区提档升级规划》,编制上报了赤山湖、北山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计划总投资 2.6 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提升改造,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为粮食丰收夯实水利根基。
打造“生态河道”,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蜿蜒在乡村的原野上,美好绚丽的乡村画卷令人心醉。农村河道的自然风光,永远是每个村民记忆里“看得见的美丽,留得住的乡愁”。
“眼看着本湖河一步步恢复到原来的自然活力,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植被丰富,生机勃勃!”家住句容华阳街道西岗村村民高兴地说。本湖河位于江苏句容华阳街道北部、句容水库上游,全长约8.6公里,沿线涉及四个行政村,是重要行洪通道,同时也是北山水库至句容水库补水工程的主要载体。
农村河道不仅是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能够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并付诸农民营造乡村生态宜居水环境,推动乡风文明之美的早日实现。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句容市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95.01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已达59.17%。与此同时,句容市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致一封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宣传,全面调动农民参与治水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从而形成合作精神、主人翁精神,在推动农田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乡风文明的水文化内涵。
聚焦“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过好日子”。“之前对句容的印象就是葡萄,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桃子的品种。”在“华阳福桃”种植基地采摘游玩的游客说。为进一步扩大本地桃的影响力,句容华阳街道新打造了“华阳福桃”品牌。作为句容新兴农业品牌,水库移民后扶政策为其注入源头活水,建设了华阳福桃加工中心,助力“华阳福桃”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近年来,句容市移民后扶工作充分立足各村资源优势,打造发展平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及生态宜居的亭子村、空青村、林梅村,结合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提升改造的何庄村,突出红色旅游文化的李塔村,以产业扶持为中心的丁庄村、西冯村、二圣村、李塔村、唐陵村等多个亮点。经过多年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的投入,逐步建成了画里乡村,鼓起了移民群众的“钱袋子”。
选对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句容农业经济优势突出,地理标志商标有“句容草莓”“戴庄大米”“西冯草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丁庄葡萄”。移民后扶政策持续发力,因地制宜建成了西冯草坪示范园、丁庄葡萄交易中心、丁庄葡萄分拣中心、唐陵苗木配载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品牌产业基地。立足红色旅游项目,通过建设新四军水坝、军歌广场,把茅山脚下的移民村连片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助力句容“茅山红旅”产业发展。扶持新兴发展项目,为句容市福桃、玉米等众多新兴农业特色项目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