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郭庄镇:引“抗旱水” 保“丰收田”
地处句容最西南的郭庄镇有8万亩耕地,其中水田6.1万亩、旱田1.9万亩,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产区。入汛以来,郭庄镇总有效降雨量仅为120毫米,只有常年同期的三成,持续的高温少雨使得该镇河流、塘坝、水库水位锐降。当前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郭庄镇通过加强引水、多方送水、科学管水,努力减少旱情带来的损失,保障粮食丰收。
“一招不让”引来水
烈日烘烤下,位于郭庄镇高阳河的朝阳闸,外河的水正向内河流淌。“我们从4月初开始,就对辖区内的水渠、泵站等进行摸排,对查出来的隐患开展集中整治,确保汛情旱情来临时,这些水利设施能用得上。”郭庄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吕彬说。
朝阳闸是高阳河流域抗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覆盖沿线朝阳、经戴、庄里、郭庄、百丈5个村的直接灌溉及整个百丈圩圩区的灌溉用水,涉及农田3万多亩。
“高阳河水位下降明显,仅剩表层约10-20厘米的水量,上游地区河床裸露,部分地区甚至已经断流。”吕彬介绍,结合高阳河流域当前旱情,郭庄紧急调用水上挖机,在闸口处挖了一条宽4米、深2.5米的沟渠,增加进水流量、提升了朝阳河及百丈圩水位。“郭庄一半是丘陵,一半属圩区,易旱易涝,所以科学有效的控水,是防汛抗旱的关键。目前,通过闸口的流量为每秒4立方米,基本能满足沿线周边的农田灌溉。”
在港南桥下进行筑坝,采用3台潜水泵、一台移动泵车将北岗河水翻至高阳河;向市防指申请用赤山闸向南、中、北河翻水补水;向上级水利部门汇报、申请协调通过秦淮河引入长江水,抬升高阳河、二干河、句容河水位。“引水我们是多点发力、一招不让。”据吕彬介绍,围绕河渠清淤疏浚、修建临时引水设施、调配灌溉机械等,郭庄累计投入抗旱资金700余万元,为6.1万亩庄稼引来了“抗旱水”。
“8级翻水”送足水 郭庄镇百里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全村种有水稻1550亩。自从水稻栽插结束后,地处丘陵地区的百里村因高温少雨,村内部分塘坝因农业用水已干涸,这给水稻灌溉带来了困难。
“现在正是水稻孕穗期,需水量大,必须迅速想办法。”百里村党总支书记夏开明说。
8月初,百里村在2016年原有10台抗旱设备的基础上,又购买5台套抽水机械和电线电缆,用于送水入田。“15台设备,从水库提水站分为两个方向分别向宕子自然村、刘庄自然村送水。其中,宕子自然村送水距离超过3公里,是8级翻水。”
“水流进田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看着自家的优质稻长势越来越好,百里村的种粮大户陈刚脸上露出了笑容。
烈日下,一台挖掘机正在百里村河道里疏浚。夏开明说,从6月初开始,村干部带着村民,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疏浚,日夜巡查,确保不跑水、不漏水,使得全村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
“一把铁锹”管好水
17日一早,郭庄镇虬北村的“水管家”赵让荣扛着铁锹,沿着新建好的550米水渠巡查。手机铃声响起,一位村民打来电话:“老赵,今天虬山水库闸口放水了吗?”赵让荣问了田的位置,告诉对方:“水很快就到村里河塘,你可以直接用电泵抽水入田。”
虬北村党总支书记王豪说,虬北有农田1370亩,农田间的水源分配点多面广,为了防止出现离水库近的田“大水漫灌”、离得远的田“旱得开裂”现象,避免村民争水引发矛盾、导致水浪费。今年抗旱,村里实行“一把铁锹管水”,给引水渠配备“水管家”,由村干部或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统筹调度水资源,力保每一亩农田都能及时“喝”到水。
“通过科学管水,使水资源得到合理调配,能充分发挥水库、河塘的抗旱功能。目前,虬北的农田灌溉供需基本平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们信心十足。”王豪说。(顾辉 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