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滨海:办好民生实事,为群众幸福“加码增温”

2025-09-05 15:22:26
来源:中新网江苏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5日电(盛伟为)民意声声入耳,民忧事事关心。今年以来,滨海县立足“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保障更有温度

  “我们围绕群众所盼,兜牢民生底线,优化服务供给,全方位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滨海县人社局负责人王海芹表示。为了把“群众愿景”变为“幸福实景”,滨海县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群众就业,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一直想在家门口找个工作,既方便带孩子也能贴补家用,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了!”之前在外地打工的李颖,因为孩子读书回家乡发展,对于刚找的新工作,她很满意。

  为了让百姓少花钱、少跑路、看好病,滨海县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肺炎患者王立林在家附近的卫生院就诊,病情久未好转。“之前按照正常就医流程,挂号、预约,以及CT等一系列检查,在县医院需要一整天,床位紧张时排队甚至需要一周,现在有了转诊服务,在家门口就可以挂县医院的号、进行床位预约。”王立林对就诊流程的优化竖起大拇指。

  改善住房条件让群众安居乐业,是实现幸福触手可及的关键一步。滨海县用实际成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以前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嗡嗡嗡,现在不仅清爽干净,配套设施也齐全。”说起现在的生活环境,群众一致称赞,“很知足,农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通榆镇养老服务中心
通榆镇养老服务中心。滨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养老扶幼更显贴心

  通榆镇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作为滨海县第一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设置养老护理床位近300张,可为周边四镇特困人员及全县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生活起居有人照顾,饭菜也合口,还有一群老伙伴说说话,很舒心。”年逾古稀的张成国老人对自己的“新家”很满意。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一餐不到10元,午餐标准为三菜一汤,年满60周岁的老人还可享受每餐2元到5元的补贴。

  滨海县将“长者幸福食堂”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合理布局“长者幸福食堂”。“我们结合老年人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制定食谱,严格把控菜品,做到荤素搭配,确保老人吃得健康放心。”珺悦府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站长汪素梅介绍,专业送餐队伍可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老人们“食无忧、乐享老”。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滨海县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一应俱全的设备,宽阔平整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构成了一幅和谐画卷。“学校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我们以主题阅读、行思分享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确保孩子们享受到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滨海县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负责人陆立海说。

口袋公园
滨海县城的一处口袋公园。滨海县委宣传部 供图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银厦广场的口袋公园内,蓝色“风帆”雕塑矗立中央,四周配备了坐凳、爱心驿站和服务岗亭。“我们对原有空间重新规划,丰富绿化品种,打造生态景观,延伸‘公园+’社会服务内容,让市民健身休闲有更好去处。”滨海县城管局负责人朱恒旺介绍。

  滨海县把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转换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幸福,全面建设宜居新城。东海大道、滨海大道、北海大道等交通路网全面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顺利创成,县城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大幅提升。

  口袋公园是滨海县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缩影,特色街区项目的打造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把水泥路改成沥青路,同时配套雨水管网、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滨海县住建局负责人周晓东说,玉龙路特色街区改造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雨污分流,并对路面、建筑外立面、亮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满足居民出行生活需求。

  产业生机勃勃、道路通达四方、基础设施齐全……伴随着一张张保障网的织牢织密,滨海县的民生“底线”刻度接连抬升,群众的幸福曲线持续高扬,一幅美丽宜居的新画卷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徐徐展开。(完)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