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打出高品质住房改革政策组合拳
江苏率先打出高品质住房改革政策组合拳
“第一次住上科技住宅,全家都盼着呢!”
近日,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的金陵序花园售楼处热闹起来。不时有“准业主”凑到一起,边欣赏小区的园林景致,边讨论入住规划。
正逢车位认购签约的日子。车位示意图上,代表已售车位的红点密密麻麻,可选位置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房子卖得一样快,车位也是‘抢手货’!”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业主基本都是自住,车位是刚需,看中了就果断下手。”
上午10点,业主于先生接过销售顾问递来的合同,利落地完成了付款手续,“走,再去样板间看看,提前感受‘家’的感觉。”
样板间里,温馨舒适的氛围扑面而来。于先生熟练地细数亮点:装修大气,户型规划合理,还恒温恒湿恒氧,几乎能满足一家老小需求,且再也不用担心天冷天热。“女儿今年14岁,家里换了三套房,这是头一次买全新住宅,也是第一次住上科技住宅,全家都盼着呢!”于先生说。
于先生家第一套房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破小”,位于城中的二居室,多层板楼,没电梯,没环境,冬冷夏热。第二套房是2015年全家搬到南京奥体附近的三居室,小区漂亮了,房子也敞亮了,还有了电梯。直到去年,女儿升入初中,换第三套房的念头冒了出来。用于先生的话说:“老房子有点跟不上现在的生活节奏了。”卖掉旧房,于先生用这笔钱做首付,拿下了如今这套150平方米的四居室。
于先生这次换房,正踩在我国住房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的关键节点上。2022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去年以来,江苏在全国率先打出一整套“组合拳”,覆盖“高品质住房”建设全链条的改革政策密集落地:全国最早出台推进“高品质住房”建设的规划政策、土地政策、设计建造政策、质量管控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推出规划土地政策“松绑”激发活力——允许高品质住房“拔高”层高,鼓励多配车位、多建绿地,机动车出入口顶棚等便民设施不算容积率,优化门厅、架空层、阳台的空间计算规则。再如,支持已拿地未开发的项目优化设计、调整规划,让存量土地“活”起来。此外,还专门制定《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对空间品质、房屋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提升物业服务打好基础。
改革政策为市场注入强大动力,让观望的房企看清了方向。去年以来,江苏各地新房市场就像一场“产品力”的竞逐赛。新楼盘铆足了劲,在创新设计、人性化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上“卷”出新高度。“高品质住房”多点开花,热销盘持续涌现。一批贴着“好房子”“改善型住宅”标签的新项目接连入市。“做好产品,好房子不愁卖”,成为业内共识。
如今,在江苏,“高品质住房”看得见摸得着:从空调地暖新风“三大件”标配,到“恒温恒湿恒氧”的绿色科技住宅渐成气候;从遍地的高层,到更舒适的小高层、多层比例增加;从过去“交房即维权”的尴尬,到现在注重“交好房”“住满意”的转变……品质提升,成为驱动本轮市场回暖最强劲的引擎。
“市场对‘高品质住房’的渴望,比想象中更热切。”省住建厅绿色建筑与科技处工作人员吴德敏说,改革成效正在显现:截至今年6月中旬,全省已建成高品质住房项目26个,在建项目达274个,实现了设区市全覆盖。南京、无锡、盐城等地多个项目热销,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记者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