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浦街道:“1+1”微治理激活老旧小区自治新动力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15日电(张思源)滨江紫园小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巩固社区内,该保障房小区有房屋808套,居住人口约1900人。江浦街道巩固社区探索“1+1楼栋微治理”模式——一名党员志愿者带动一名居民志愿者,编织起楼栋自治网格,激活了老旧小区自治新动力。

社区网格员通过邻里走访、线上微信群、活动等方式,将热心公益、有特长的普通居民纳入志愿者储备库,形成身边人服务身边事的局面。目前,社区已组建10支“1+1楼栋治理小分队”,覆盖全部8个楼栋,近20名党员与居民志愿者成为楼栋“贴心管家”。此外,小区内的网格驿站延伸了社区服务触角,居民围绕小区公共事务、急难愁盼问题共商共议,推动家门口的协商。
该社区推进“服务有回响”志愿服务机制,实行“付出有回报、服务受尊崇”的长效激励机制,用积分量化贡献。志愿者参与清洁家园、邻里调解、政策宣传、关爱独居老人等服务,均获得相应积分,可在社区“善治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社区文化活动优先参与权等实用回馈。定期开展“最美楼栋志愿者”“星级微管家”评选,优秀事迹在小区宣传栏展示。通过建立“民事民议”居民议事机制,组织“睦邻议事会”“楼栋恳谈会”,聚焦公共设施维护、文明公约制定、矛盾调解等社区热点议题。形成“协同联动”联席共治机制,由网格党支部牵头,志愿者队伍、物业公司、小区管委会共同参与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停车秩序优化、安全设施升级等治理难点,共商对策、共定计划、共抓落实,形成资源互补、齐抓共管的治理共同体。
“1+1楼栋微治理”模式成效显著,小区环境得以焕新,楼道乱堆乱放基本消失,公共区域由志愿者自发认领维护,环境整洁度显著提升,社区正协调街道相关单位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楼栋互助圈”自然形成,小区里的4位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2位重度残疾居民是楼栋治理小分队的重点关爱对象,邻里关系从“相见不相识”变为“守望一家亲”。党员、居民志愿者化身调解人,楼栋内的小摩擦、小纠纷就地化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