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厦金大桥(厦门段)首批钢箱梁从扬州发运

2025-07-15 14:13:25
来源:扬州发布

  7月14日,随着一艘满载钢箱梁的大型船舶缓缓驶离码头,由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首批钢箱梁从扬州正式发运,标志着这座跨海通道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厦金大桥(厦门段)是厦门第三东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19.6千米,也是厦门“十四五”期间投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G3标段全长3.12千米,钢结构总量达10.3万吨,约等于2.5座北京鸟巢所用钢结构总重量。

  自3月6日首批钢板进厂以来,中铁宝桥集团用时124天,高效完成从材料验收、工艺评审,到首轮13个节段、总重3608.1吨板单元,最大单重446.9吨小节段的制造及涂装作业,充分展示了中铁宝桥强大的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实力。

  “智能”制造 生产效率提升150%

  在首批钢箱梁制造过程中,公司项目团队充分发挥5G智能化工厂的优势,板单元智能制造生产线采用4kW数控激光切割机进行高精度下料,定位精度达 ±0.5mm。应用U肋组焊一体机进行顶板单元装配,实现多条U肋同步精准定位,误差控制在≤0.5mm 范围内。U肋焊接采用内外焊埋弧专机配合液压反变形胎架,保证焊缝熔透要求的同时减小焊后变形,并配置超声波探伤仪器、干膜测厚仪等检测设备,构建全流程质量监测矩阵。

  节段总拼智能焊接系统研发应用便携式智能焊接机器人,焊接钢箱梁节段总拼中多道焊缝,使用多自由度机器手臂结合激光视觉跟踪系统,快速完成焊接位态变换,同步动态调整焊接参数,焊接效率较人工提升1.5倍。此外,通过ERP系统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100%可追溯管理。

  BIM“建模” 人工误差降低80%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项目团队搭建了全桥三维BIM模型,集成了10.3万吨钢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焊缝地图、成桥线形等参数,1:1呈现出桥梁的空间形态。通过该模型可直接导出施工图,较传统二维设计节省了约35%的技术准备工期。利用Tekla软件自动生成下料代码,驱动数控激光切割机完成顶板、隔板等异形件加工,相比传统二维放样降低了约80% 的人工误差。基于模型参数化设计总拼胎架支撑点坐标,模拟13个连续节段的匹配过程,实现了从数字模型到施工图纸再到实物构件的 “零偏差” 转换,节约了钢材损耗,减少了现场返修,缩短了制造工期。

  双叠“智运” 运输周期缩短50%

  为满足大桥建设工期的要求,安全、高效地完成发运工作,公司项目团队结合实际运输情况,经多方调研及专家论证,采用双层叠梁运输工艺。该工艺在结构强化部位采用支墩支撑,精准调整支墩高度,确保各支墩受力均匀,有效规避了因高度差导致的局部过载及结构变形风险。同时,通过提升摩擦系数与控制荷载均布,从力学传导与震动缓冲两个维度,保障了二层叠梁配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使得本次发运较原计划节省了一半的运输周期。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是落实“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是实现厦门至金门通桥的先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通道,对践行“交通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 杨龙权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肖为 摄影 邵旭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