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每次修改都是重写

2024-06-14 08:59:28
来源:扬州晚报

  每次修改都是重写

  □金沙人

  正月十五去高邮参加作家读书会,是物超所值的活动,每次我都是满载而归。收获的不仅是新朋老友的高谈阔论,也不仅是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更多的是名师讲座的回味无穷。高邮盛产作家,名家也垂青高邮。就我这两年参加的读书会来看,开讲座的来头都不小,讲得确实也很好,许多金句妙言直抵人心,透彻分析发人深省,一些话即或过了很长时间仍然记忆犹新。

  记得省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讲新山乡巨变时,他不厌其烦讲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语重心长谈作家勇于否定自我实现超越的可能性,讲得人心潮澎湃,特别是一句“每次修改都是重写”,使我顿生触电般的冲击感。记得那天他讲了迟子建、毕飞宇等获奖作者的例子。为写一篇长篇小说,洋洋洒洒写了5万字、10万字,回头一看不行,这些大作家眼都不眨一下,直接废掉重来。像这样知名的大作家都能对自己的作品痛下杀手,不出精品才怪呢?

  汪主席举例说明的小说我一本都没看过,但他说的“每次修改都是重写”估计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没有刻意拉近距离的讨好,也没有言不由衷的阿谀,有的是我心领神会的感悟,有的是我否认自我的执著,有的是我力求精品的追求。我从不敢以作家自居,30年前以文字搬运工自嘲,时至今日,也不过是想速度搬得快点、动作搬得好看点而已,并无多大长进,但写作体会都如汪主席所言,“每次修改都是重写”。

  文章写好了再重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痛苦的。痛苦在一字一句堆砌出的所谓锦绣文章,由自己“大义灭亲”,还得一笑而过。痛苦在另起炉灶的煞费苦心,百思不得其解,还不遗余力去寻求新解。痛苦在精品力作没有定评,还自以为是地去反复打磨推敲,一遍遍推倒重来,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写作本身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事。没有伤痕累累,就不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没有遍体鳞伤,就不会有人情冷暖的体验;没有否极泰来,就不会有多彩人生感悟。把人物、故事写出来容易,写好就不是人人都会的了。因为这需要惜墨如金,用最精练的语言将事情交代清楚,而这也仅仅是作家的基本功而已,要比拼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文字容量里,体现最浓厚的思想含量。读一些大家的作品为什么说是精神享受,就是因为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让你体悟到刻骨铭心的情感。隐藏在故事中的思想,会因为你阅读的展开而充满了张力,会因为你传播的分享而格外活跃,貌似呆板的文字因思想的组合彰显无穷魅力,正因为有了生生不息的思想,文学作品有了存世的价值。

  著名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能有与己为敌的态度看待,废掉重写的决心超越,一般作者更应从中受到启发,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既然要做作家,那就得有作家的基本规范。在大众写作的年代,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文学作品,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好作品。如果还有志于文学创作,那得有千锤百炼的修改意识。这种修改,并不是个别字句的订正,也不是某些段落的增删,而是从头到尾扫描透视后的整体把握,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后的理性估价,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放松自己的要求,敢于与自己抬杠,多问几个为什么,读者为什么一定要读你的作品?你的作品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情感价值?有什么震撼人心的思想启发?有的作者也许认为我小题大做了,其实并不尽然。正因为有这样“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追求,才能使你的作品越来越像作品。

  自己与自己不得过,勇于否定自我,推翻重来,这是一种修改方法。还有一种修改方法就是投到外地报刊,看看编辑的手笔。大凡能在外地报刊上经常发表文章的,说明还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遇到有心的作者会对编辑后的文稿反复揣摩。这段删了,那段调了,这几句浓缩成一句了,时常还将自以为是的金句也去掉了。这些都是常态,当时不理解,过些时候一想,编辑老师还是有眼光有水平的。那些所谓金句,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卖弄,自以为是的出彩,实则是被人一眼就能望穿的浅薄。编辑将其删除,是在帮你遮掩诸多不是呢。这种修改,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领情,有的对此很有意见。只不过报刊在外地,还指望人家多发几篇让自己扬名呢,也就在心里嘀咕几天就罢了。要是本地报刊编辑这样,那就要摆出大家的样子,电话讨论倒也是很好的态度了,最怕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兴师问罪。好的作品都是包容的,一个作者连基本的包容心都没有,你还会指望他的作品优秀?这时我想到了铁匠打铁,为什么烧红的铁块要一锤一锤地反复敲打,原来不仅是为了塑形,更多是为了去掉内部的细不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好的铁器就是这样反复锻打出来的。我们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凡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不仅要在量上有节制,而且要在质上有提升。与其写一百篇无价值的,不如写一篇有意思的。写多了并无多大意思。要写好,就得有“每次修改都是重写”的壮士断腕,就得有感谢编辑修改的感恩戴德,就得有开门写文章的虚怀若谷。尽管已近6月酷暑,但犹想大雪纷飞的正月,一句“每次修改都是重写”又何尝不是酷热之中送来的清凉!我也当谨记“每次修改都是重写”的要求,在写好上用心。因为就文艺而言,没有什么作品是不可改的,也没有什么作品是不需要改的,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