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长安、扬州:一轮明月共诗心

2023-10-24 13:59:18
来源:扬州发布

  10月23日,重阳。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很强的诗性。除夕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七夕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秋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至重阳,必定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一晚,在扬州运河大剧院内,恰好也上演了一场中国诗歌的顶级盛会。一曲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长·安》震撼上演,这是一条漫长瑰丽的唐诗之路,飘扬着无与伦比的华丽和辉煌。这是一次长安扬州的遥遥相望,激荡着惺惺相惜的相思和怀念。

  诗人:这是无比熟悉的扬州

  在当晚的演出中,一首首在中国文化史上流淌千年的诗歌名篇,在濮存昕、张国立、何赛飞、张铁林等吟诵名家们纯银一般的嗓子中吟出,深沉如夜空,璀璨如星辰。

  《长安古意》《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无题二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边塞诗六首》《长恨歌》《琵琶行》……唐诗太隽永太经典了,是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皇冠。而吟诵的这几首,或深情或豁达,更是皇冠上的几粒夺目明珠。

  倘若这几位诗人,知道这几首诗是在扬州被吟诵的,他们都会爽朗笑道:“这是我们无比熟悉的扬州啊!”

  先让李白登场吧,这位唐代的桂冠诗人,是多么喜爱扬州啊。在他的一生中,前后六次来到扬州。豪爽时在扬州“散金三十余万”,落寞时在扬州“低头思故乡”,哪怕是在武汉的长江边上,也吟诵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绝句。

  还有白居易,他是多么思念扬州啊。“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他一定会回想起和好朋友刘禹锡一起登塔的场景:“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他们都是外来的,还有扬州的张若虚呢。那应该是一个春天的夜晚吧,月色明皎,江水奔流,花开正盛,夜色迷蒙,一首诗划破长空而来,一首《春江花月夜》脱口而出,“孤篇横绝”有此篇。

  当然,来扬州、在扬州的唐代诗人,绝不仅仅只有他们几位。唐代顶流的诗人们如同群星,在扬州交汇,照亮了盛世大唐的夜空,也照亮了扬州人跨越千年的诗心。《扬州历代诗词》中,收录的唐代诗人就有158位,涉及扬州的诗词至少435首。

  全唐诗:让唐诗永久流传

  濮存昕在表演完后,特别提到了《全唐诗》是在扬州刊刻的。是的,提到唐诗,怎么可能不提到《全唐诗》,不提到扬州?

  唐代诗人为扬州写的诗只有435首吗?或者,你以为我们现在能读到的唐诗,就是唐诗的全部吗?

  就以张若虚举例,一篇《春江花月夜》是经典之作,但是他留下的诗,仅有两首;写出《登鹳雀楼》的王之涣,也仅仅留下了六首诗。

  再说李白,他写了一辈子诗,有数千首之多,但留下来的仅有十分之一。他在去世前整理了毕生诗稿,交给了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整理出《草堂集》十卷,然后失传了。

  还有杜甫,这位同样伟大的诗人,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而杜甫只活到了58岁。可以说,他大半辈子的诗,如今都读不到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王勃的文集在明代彻底湮灭,李商隐自编了四十卷诗文集全部失传……我们所能读到的他们的诗,都是在其他人的文集中记载的,纯属侥幸。

  不仅我们觉得可惜,古代人也早就有了这样的危机意识。明朝时期,一位名叫胡震亨的老人,默默脱下官服,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唐音统签》,一千零三十三卷,收录了当时最为完整的唐代和五代诗。

  清初的季振宜,是“国朝巨富”,他藏书多,“藏书天下第一”,他也编出了七百一十七卷的《唐诗》。最令人惊喜的是,季振宜还给两百多位诗人都写了小传,弥足珍贵。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待一位大人物下一道旨意,《全唐诗》就呼之欲出。

  这位大人物,就是清代的康熙皇帝。唐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宋、元、明诸朝,几乎没有一个皇帝有编纂《全唐诗》的举动和能力,唯独康熙皇帝慧眼独具,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足以彪炳千秋的文化工程奇迹。

  康熙深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盛唐时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繁荣,尤其是诗歌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下定决心要编纂一部《全唐诗》,进而把唐代诗歌的文学成就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汇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传史学,也为自己学习唐朝、效仿唐朝提供诗化的学习素材。

  于是,就在扬州的天宁寺内,曹寅奉命刊刻《全唐诗》。在10名大学士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全唐诗》编纂工作就收官了。由曹寅呈送康熙皇帝御览,聆听他的终审意见,一次性获得准许。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48900余首,另有查询目录12卷,堪称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诗歌总集。

  从而,有了《全唐诗》的坐镇,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终于不再颠沛流离,就此在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扎下根来。

  演员:古今中西的交汇

  在传统佳节,在古城扬州,用一首首诗歌去吟诵,去感受。参演的演员们也是颇有感触。

  “这是一次古代和现代的交融,是东方古诗词和西方交响乐的汇合,这样的演出一定是很受欢迎的。”何赛飞说道,“金秋的扬州和烟花三月一样,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张铁林说:“我和扬州运河大剧院很有缘分,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演出了,希望以后还能带更多的好演出来到这里。”

  “你好,扬州。我是第一次来扬州。”导演陈薪伊说道,“我很喜欢扬州运河大剧院,运河就让人感到辽阔,源远流长。这场演出叫做《长·安》,长治久安是所有老百姓的心愿。这次在扬州的演出是全员出动,观众们的注意力都在演员和乐队上。聆听,是观众们的极致享受。”

  因为唐诗,所以相遇。

  长安、扬州,一轮明月共诗心。

  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