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金沙人:“秋江月”的诗情

2023-02-15 08:44:55
来源:扬州晚报
《扬州晚报》版面图
《扬州晚报》版面图

  无论是“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还是“我有秋江月,可揽天山雪”,秋江月无疑是诗人笔下最美的意境。哪怕慷慨激昂的秦腔,也把《秋江月》作为一出大戏表演,也许是西北黄土高坡也渴望柔情似水吧。秋江月是意境,也是诗词,更是追求。由此想来,痴情于诗歌创作的人将秋江月作为笔名,也在情理之中了。

  “朋友圈”真好,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你愿意与人分享,过个烛光生日晚宴,踏个拾级而上的台阶,吃个造型别致的蛋糕,喝个小资情调的咖啡,唱个声情并茂的歌曲,打个酣畅淋漓的手鼓,拍个赏心悦目的照片……都可以让朋友间相互欣赏,点赞的、竖拇指的、送花的络绎不绝,还有不少人跟帖留言,互动参与。每天打开“朋友圈”,就是打开一个热闹非凡、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千世界,因“朋友圈”而更精彩。

  社会喧闹,诗歌也不甘寂寞,诗人纷纷将美篇佳作晒出来与大家分享,庄晓明的诗歌深沉而富有哲理,朱燕的诗歌淡雅中散发幽思,布兰臣的诗歌叙事的不疾不徐,这是我能看到的,还有若干我看不到的诗作,估计写得也很热闹。

  “秋江月”从前几年崭露头角到这几年几乎每日一作,令人刮目相看。起初我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从诗作的内容、发表的时间、抒情的口吻,我猜应该是同仁,看多了,忍不住好奇,问问究竟是谁这么快就推出一篇篇诗作。一打听,果不出所料,是我的老朋友,现在区领导岗位上工作呢。

  “秋江月”朋友,与我同龄,但天资聪颖,我大学毕业,他已研究生毕业,学的是农,好的是文,当年也是机关里数得上的几个大笔杆子,很快下派到县里做领导,开会讲话出口成章,下面的人很服气。对他的文笔我向来佩服,但不知道他居然会写诗,还写得那么多、那么快,以至于他以“秋江月”的名义发表诗歌我还蒙在鼓里。

  “秋江月”的诗应时应景。每逢他参加的大会或活动,新创诗歌当天就能推出,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情节一应俱全,一目了然,七言四行或八行的诗,朗朗上口,好读好记。他们区里的工作,我大多是通过他的诗歌了解的。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是应该从中悟到点道道,怎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精彩纷呈的内容,新闻记者做不到的,“秋江月”用现代诗将它说得明明白白,这种诗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用嵌入的手法,将出席的主要人员和环节体现出来,诗歌浑然天成,横过来读是一句诗,竖过来看就会顺出人物、议程。这不能不佩服他的捷才。

  抒情壮怀使“秋江月”多了豪迈之气。每有国家大事、重要节日,或者外出参观,他都能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这些诗尽管分行,但我将它理解为散文诗,夹叙夹议,抒情言志,感恩时代,讴歌人民,祝福祖国,成为“秋江月”诗歌鲜明的特色。也许在其他诗作者看来,他的诗还不够格,但正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让他心中炽热的情感酿造为即兴表达的诗篇。他不是为作诗而作诗,而是为抒情言志找个拿手的表达方式,不矫揉造作,不刻意卖弄,我手写我心,至于他人怎么评价根本不理会。只要有感想,就拿起笔,记录下美妙时刻,抒发出真挚情感,奉献上心底流淌的诗歌。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秋江月”,跟他真挚的情感、满满的正能量密切关联。

  声情并茂让“秋江月”更富诗意。三分诗,七分读。好的诗歌必须由好的吟诵者完成二度创作。“名家荟萃文化传媒”这个自媒体平台的播音主持老师,将“秋江月”的诗配以舒缓的轻音乐,罗兰老师、长坤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听众在如痴如醉中得到美的享受。刚过去的元宵节,《追寻元宵节的乡愁》,长坤老师的朗诵,将“秋江月”的乡愁从心底打捞起来,举国共庆的欢乐,励精图治的精神,淡淡乡愁的回味,守正创新的坚守,喜闻乐见的期盼,为民造福的愿景,浓缩在短短的5分钟内,听后触景生情,产生强烈共鸣。欣赏的过程中,画面感赏心悦目,让人回味无穷,精神振奋。难怪不少网友跟帖为它点赞,山东网友“文殊”的点评颇有眼光和水平,“美文笔生花,朗诵顶呱呱;东西南北中,谁见能不夸?”以诗评诗,彼此唱和。

  “秋江月”的诗纯属自娱自乐,我想他从没动过以诗谋名的念头,也没有以诗谋财的可能,他就是动了诗念,有了诗意,把心底的美妙与大家分享。目之所极,心中所念,都化为笔下的诗行。正因为他心里有爱,眼中有光,手上有招,日常生活经他妙笔生花,美轮美奂,美不胜收。也许有人想不通,一个做领导的,写什么倒头诗,就不怕被别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种乐此不疲、不改初衷的满腔热情,本身就是一首永远吟唱的诗。试想,当工作结束,用诗歌的方式来总结,是多么的饶有趣味啊,它会逼自己开动脑筋精巧构思、遣词造句,诗写得好坏另当别论,但这个打磨过程不是一个很好的思维体操吗?当一个感想涌上心头,用诗歌的方式呈现,是多么有诗情画意的事情啊,它会逼自己另辟蹊径去用心剪裁、提炼主题,别人的诗感不得而知,但这个不断推敲的过程不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艺术品位的提升吗?

  “秋江月”诗歌自成一体,引人注目。其自媒体表达、网络化传播,已成为扬州诗歌界一个逐渐展开的话题。因什么写诗,为谁写诗,怎样写诗,这种拷问在当下有着特别的意义。无论是古体诗的传承,还是现代诗的创新,都得有人去探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世界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唱歌、画画、拉琴、跳舞、读书,等等,都让平凡的生活更加有诗意,而写作,特别是诗歌创作,对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每个人都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就会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把它用诗歌形式勇敢地表达出来,激励更多的人向上向善,这样,诗歌创作有意义的事就会变得更加有意思,这也许就是“秋江月”的诗情吧。(金沙人)

编辑:顾名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