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1日电(记者 崔佳明)11日,扬州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五个聚焦”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
扬州市卫健委、扬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扬州市教育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分别就“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慰英魂’烈士遗属关爱行动”和“落实‘双减’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专场发布。
“扬州已在全省率先建成核酸检测在线监测系统,目前预警系统终端已覆盖至全市各级疾控机构核酸实验室,实现即时多点预警。”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扬州还将在今年12月初正式启动建设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援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融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数据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职能,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
除了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外,扬州还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其中,流调溯源能力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370支流调队,其中一级流调队30支,二级流调队290支,三级流调队50支;各级流调队队员共930人,其中流调专业人员450人,公安民警450人,消杀人员30人。
在核酸检测能力方面,王劲松说,扬州全市新建9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日检测能力1万管。市区每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到30万管,按照10比1混样,每天可以完成300万份左右样本的检测。
尊崇烈士,关爱烈属,永远在路上。扬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春香说,“扬州现有烈士遗属1078人。这些烈士遗属绝大多数年龄超过60周岁。”扬州建立了长效机制,通过英烈故事宣讲、为烈士寻亲、常态化走访慰问、加大优抚力度等一系列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烈士遗属解决好困难事、烦心事,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近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烈士遗属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上浮10%,让烈士遗属享受到特殊优待。”王春香说,各地民政部门还积极为年满60周岁的烈士遗属优先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医保部门将老烈士子女全面纳入城乡医保体系。
扬州市教育部门结合国家“双减”政策,迅速成立了“双减”工作专班,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两手齐抓,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昌明介绍,课后服务“5+2”模式,即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周一到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强化作业总量控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在校外培训方面,扬州将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昌明说,在年底前将完成所有义务教育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企业的工作,凡是选择继续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构,在本次“营转非”登记过程中,将开通第三方学费资金监管账户,全部纳入资金监管平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