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花桥“铜丝大王”加速研发超细铜导体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9日电 题:江苏花桥“铜丝大王”加速研发超细铜导体
中新网记者 钟升
走进震雄铜业昆山总部拉丝厂区,一台台机器似乎正隆隆地空转着,凝神细看,只见一根根不及头发丝粗细的铜线正源源不断地被产出,反射着闪烁的星星光芒。据了解,其中最细的铜丝直径仅0.0098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

裸铜丝、镀锡铜丝、镀银铜丝、镀镍铜丝、合金铜丝……在公司展示中心,琳琅满目的铜丝分门别类,令人啧啧称奇。1997年,震雄铜业在江苏昆山市花桥镇刚成立时,只是一家微不足道的小企业,为台企做铜导体产品加工配套,生产各种铜线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在国内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与欧洲、美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百通、富士康、住友、日立、泰科、矢崎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还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细小的铜丝牵引着国内铜导体产业的格局。

建厂初期,公司配套传统电线线缆、常规汽车线束等民用线缆。2001年,面对华东地区对铜导体材料需求急剧上升的趋势,公司果断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产品转型为电子元器件专用导线,开始配套要求更高的外资企业。2003年,在国内市场已经打出名气的震雄铜业,想走出国门,进军欧洲市场。彼时,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尚缺乏话语权,欧洲客户对铜导体产品的精细化程度要求也更高。公司斥资2亿元,从德国购进先进的加工设备,依靠先进设备积累技术优势,成功通过欧洲客户苛刻的评测标准,顺利打入欧洲市场。
从2005年开始,震雄铜业谋划产业链布局,先是投资包头华鼎公司,将产业链延伸到铜冶炼领域;2015年又投资建立包头震雄公司,进一步扩大铜导体产能,现已实现年产能十万吨。目前,震雄集团整合了旗下铜导体产业链、导体设备研发、模具维修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邀请行业专家一同进行设备研发,实现了生产设备的“私人订制”。震雄铜业的产品已经广泛深入IT通信、新能源、医疗、高铁机车、汽车、工业机器人、国防工业等领域,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做产品最全、技术最精的铜导体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制铜也是如此。早期公司生产设备多为进口的二手设备,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技术及设备积累,现在厂区90%的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原来一个人只能操控10台拉丝机,现在采用自主研发的自动换盘拉丝机,一个人可以操控30台,大大提升了效能。据统计,目前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有制造检测技术专利百余项。2020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6000多万元。
在震雄铜业集团总经理张学东看来,新基建七大领域及智能高端产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现在很多高端产品原料主要靠进口,所以我们加强了与专业研究院所的合作,开拓新的研发领域,研发纳米级产品及一些系统技术,从而替代高端领域进口的依赖,解决卡脖子难题。现在公司正瞄准全球最难的高强高导及合金超细铜导体加速研发。”
铜丝越做越细,道路越走越宽。今年,公司智能产品类增速明显,预期销售量增长8%,全年国内销售额可达26亿元。
铜线是基础材料之一,在电子产品中,发挥了芯片与外界电流、信号导入及导出的作用,而电子产品小型化、模块化以及高集成化是发展趋势,所以,铜线变细的同时,震雄更注重确保力学性能和导电导热性能等,公司也在不断努力提升研发水平,提升技术竞争力。
20多年间,震雄铜业在花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技术型发展的迭代升级。张学东认为,震雄在花桥起步、迅速成长,不仅得益于抓住了花桥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贴近了市场,第一时间掌握了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前沿讯息,还离不开花桥一流的营商环境,“一企一策”贴心周到的服务及鼓励自主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下好了先手棋,抢抓了市场先机。
张学东回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政府帮助企业做了很多复工复产的计划和配套,员工复工及时,生产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去年,花桥工厂生产各类铜导体产品近5万吨,销售额同比增长15%。今年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设立新材料公司,政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无微不至地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审批上遇到困难时,花桥经促局联合多部门进行论证、调研,仅用了一天就协助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予了企业逆势突围的坚实底气和一心谋发展的安心。”
一路见证着花桥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镇发展为与上海发展同频共振的现代化商务新城,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时尚活力与生态宜居交相辉映,老百姓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感油然而生。张学东希望在花桥这片土地上,震雄铜业能不断用新技术、新产品引领带动行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