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交警“微改造”解决交通“肠梗阻”
中新网江苏新闻8月12日电 (俞小平 唐娟)近日,不少常州市民发现,中吴大道剑湖路口与以前比,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过去在这个路口经常出现的交通“肠梗阻”现象好转了。而这一改变,源于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对交通设施、通行秩序的一个小小的变动,大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

家住常州遥观镇剑湖北区的周师傅,早上上班路线基本固定:沿中吴大道由东向西,前往市区。中吴大道交通流量巨大,周师傅每天驾车行经中吴大道剑湖路口都会遭遇交通堵塞。
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导致中吴大道由东向西拥堵的节点路口主要是剑湖路口。中吴大道由东向西日均1.5万辆次的交通流量,现有车道架构产生的矛盾冲突呈现常态化趋势。左转专用道因左转车流量相对稳定,不少直行车辆纷纷借道后加塞挤入中间直行车道,导致通行效率大幅下降。右侧渠化后,直行车流一旦遇阻,右转加直行车道没法驶入,形同虚设。

为此,常州经开区交警根据路口拥堵情况,组织专班“会诊”,深究拥堵诱因,细研对策措施,反复模拟推演,最简单的应对措施应运而生。说简单,其实仅对路口前置引导标线作了优化调整,缩短了左转车道“分界线”的距离,合理分配蓄车资源给了直行车道,使得直行车辆在不变道的情况下,能够快速通过路口。也就是说,以前左转专用车道分界过早,导致蓄车段空置,如果车辆直行,需提前并入直行车道,则加剧了直行车道通行压力。现在,在不影响左转车辆的情况下,缩短蓄车段距离,释放了道路通行能力。至于右转,正好相反,交警部门延长了右转车道分界线,车辆因直行车道拥堵而无法右转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还是四车道架构,车道使用效率成倍提高。”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人表示,交警部门将持续针对辖区拥堵路口、路段,进行一系列的交通疏导、功能优化和综合施策,最大限度挖掘道路通行资源,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努力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