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无锡滨湖守住生态致力创新 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

2021-07-26 15:26:44
来源:中新网江苏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26日电 题:无锡滨湖守住生态致力创新 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

  作者 何蕾

  有人曾掰着手指头算过,一年12个月,差不多每隔一两个月,无锡人的舌尖,就要被太湖之畔的滨湖区美味大规模“俘虏”一回。

碧湖映城。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碧湖映城。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上半年的无锡毫茶、杨梅、葡萄,到下半年的水蜜桃、橘子、翠冠梨、香梗芋,再到常年不断的湖鲜野菜,坐拥108公里太湖岸线、“收藏”3个5A级景区的滨湖区“生态家当”充盈,令其他兄弟县区望尘莫及。

生态蠡开区。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蠡开区。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份“生态家当”,如今看来甚好,却一度是滨湖区“要命的软肋”。如今满眼绿色的滨湖区,不管是在卫星鸟瞰图上,还是在游客的镜头里,都很“养眼”,但要将这一生态资源具化到经济统计报表中的数据时,却不一定很“抢眼”。正因如此,在苏南经济强区(县)中,滨湖区率先开始思考转型出路。

  什么才是更为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答案是创新。正如滨湖区委书记马良所说,滨湖区的发展空间、生态容量都“极其有限”,创新正是该区突破制约、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

梁溪河两岸绿意盎然。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梁溪河两岸绿意盎然。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早在滨湖区建区之前,无锡在享受水乡的一切资源和便利的同时,就开始尝到了此前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痛苦:发展迅速、布局分散的乡镇企业,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水、废水,排入太湖和河道后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因此,滨湖区一方面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与流域内城市密切协作,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开启“铁腕治污”时代,针对辖区内的内部河道,积极开展综合整治。

市民漫步湖畔。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民漫步湖畔。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五年来,滨湖区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化工企业全面关停,长江流域太湖水域禁捕退捕任务平稳完成;PM2.5平均浓度是无锡全市最低、较2015年下降45.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突破80%、较2015年提升16.5个百分点,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从全面开始生态治理起,滨湖区就开始着手打造工业设计园、生物医药院外包服务区和科教产业园等创新产业载体,还提出了“两高两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行业,低能耗、低污染的支柱产业,从而开始探索产业调整的路径。

  现在,滨湖区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其核心就是两个:生态和创新。

  而随着无锡倾全市之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战略的落地,作为地理核心区的滨湖区,拥有无锡全市90%的科研院所,兼具了“太湖”和“科创”两大关键词,当仁不让地成了GDP“万亿之城”无锡发展“一号工程”的“C位”。

  马良表示,滨湖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在科创带建设中挑最重的担子、当最强的先锋,建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高地。

  滨湖区的底气,绝不仅因为一手生态“好牌”。良好的自然环境,只是打造起科创名片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决定科创园区知名度的,只有科研资源的集聚度与水平,而滨湖区的这一“智力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完)

编辑:顾名筛
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