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解锁科技成果转化“密码”
中新网江苏新闻5月22日电(记者 孙权)“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迎来了汽车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重大变革,我国的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建设汽车强国的巨大挑战。”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成波表示,严峻的竞争形势将凸显科技的价值,这对于研究院的下一步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10年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成立。“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开始由投资和市场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苏州面临外资与合资企业占比过高、产业创新乏力的问题。鉴于汽车产业具有支柱产业作用,上下游全产业链规模巨大,清华大学与苏州‘一拍即合’,成立了研究院。”谈及建院的初衷,成波回忆道。
成波介绍,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前身)的科技实力首屈一指,苏州自然将其作为首选合作对象;从学校方面考虑,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办学宗旨,既要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也要产出大量创新科技成果并力求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率。
肩负“推动技术转化,引领产业创新”的使命,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以应用技术开发为核心,希望打通大学原创技术与企业城市产品之间的中间环节,成为“联接大学和企业的桥梁,产学研协同的纽带”。
时至今日,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已是苏州科技创新策源高地。7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转化、100多家高技术企业孵化,几十亿元的创投基金……一个高新技术涌现、高端人才汇聚、科技金融活跃、高科技企业云集的汽车产业创新生态被逐步构建出来,科技力量有如遍撒的火种,乘风成势正当时。“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是真正将科学、技术、产业结合的一个平台,有思路,有功底。”东风集团总经理李绍烛评价说。
一路发展一路创新。在成波看来,“创新”二字如同一条主线,串联着研究院与地方未来发展的逻辑“密码”。“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内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像我们这类新型研发机构,必须要有先行先试,创新改革的勇气与担当,为技术成果转化闯出一条路子来。”成波坦言,未来研究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