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依法拆违治乱 展现净美鹿城

2022-09-30 08:38:40
来源:昆山日报

  为扎实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城市环境,围绕“净美鹿城、五治五提升”工作要求,市治违专班启动“拆违治乱、净美鹿城”违法建设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在主要道路、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侵占公共空间、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违法建设集中“亮剑”。今年以来,我市共拆除涉及安全隐患类违法建设505处,面积36.75万平方米;影响市容环境类违法建设347处,面积10.07万平方米。

  全面排查 形成“任务清单”

  近日,巴城镇消安办、“331”机制办、巴城派出所等部门组成联合整治组,对位于龙潭湖村黄泥泾14组36-1号民房及周边区域的违规出租房进行拆除,涉及面积约220平方米。

  为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巴城镇在全面摸排违法建设、形成底数清单的基础上,将违法建设类型一一分类,对辖区内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再排查,构建起由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社区、物业组成的违法建设治理“三层网格”体系,逐渐优化形成一支巡查队伍、两个部门联动、三方同步登记机制。同样,昆山开发区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性场所、存在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的场所等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排查,打造部门、社区、物业“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网格化巡查。

  依托市级督查、区镇自查体系,我市还通过无人机航拍、数据库比对、网格员踩点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实现违法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准捕捉、快速筛查,针对违规拆改、权属不清的情况,实地入户、丈量勘察,梳理形成重点治理一本底册,为后续攻坚治理奠定基础。

  拆改并行 推进“销号闭环”

  在全力跑好依法拆违“前半程”的基础上,我市还将拆违治乱和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331”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加快拆后空间合理利用、修复提升,集中建设居民休憩场所、绿化景观带、便民停车场,让群众充分享受治违红利,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昆山高新区昆北路东侧、漕里浜河南侧的农贸市场周边存在违法建设1处,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混及钢结构,用作生产仓库。该违法建设占用公共用地,年久失修,私拉电线,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昆山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约谈当事人后,对该违法建设进行拆除。为满足周边居民停车需求,拆后空间将改造为能容纳70辆小型私家车的临时停车场。

  花桥经济开发区东方雨虹临时工棚位于丹桥路附近,项目完工后未及时拆除,后来成为工人居住的场所和堆放杂物的“仓库”,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花桥“两违”专班根据市资规局出具的《违法建设认定及案件移交函》,多次约谈工棚产权房所有者和项目负责人,先后开具了责令改正核查通知书、限期拆除告知书和限期拆除决定书,并于8月30日完成拆除工作,累计拆除违法建设5处,面积约1500平方米,后续将重新进行统一规划。

  多方共治 提高城市颜值

  为积极营造全民参与、严防共治的良好局面,我市一方面通过违法建设治理“四进”活动,向市民、商家、企业、街道全面宣传全市违法建设治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属地、社区、物业监管责任,健全物业前哨、社区呼叫、执法报到机制,完善装修材料、施工工具门岗登记措施。

  我市坚持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市治违专班还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采取源头管控、末端督查措施,压实属地管控责任,并完善违建线索跟踪督办机制,对群众提供的违建线索逐一排查,联动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累计获取并核实新增在建违建线索87条,均已全部落实后续处置。此外,我市还聚焦多发、易发点位,开展“四不两直”督查超200次。周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对重点区域采取定专人、定时段、定区域的三定措施,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有效解决违法建设“发现难”的问题。

  “拆违治乱,既是提高城市颜值的美丽工程,也是回应群众关切的民生工程,更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文明工程。”市治违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围绕“净美鹿城、五治五提升”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一手抓拆违整治,一手抓改造美化,争创更美城市家园、更优城市环境,推动违法建设治理行动落到实处,打造违法建设治理“昆山样本”,助力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记者 丁 燕)

  原标题:全面排查、拆改并行、多方共治,我市——依法拆违治乱 展现净美鹿城

编辑:顾名筛
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